歐陽修見他面色如此,知道他將自己的話聽了進去,便自顧自喝茶,并未言。
他知道眼前這個少年是極聰慧的,給他些時間,他會想明白的。
果不其然,沒多久蘇轍就沉吟道“您說的極有道理。”
他想,這么些年藏拙大概還有個原因是擔心蘇軾備受打擊。
他比蘇軾要小上三歲,卻處處壓蘇軾一頭,縱然蘇軾不會介意,但偶爾也會有失落吧
歐陽修看著他“子由,方才你可是見到我那塊硯屏石呢”
蘇轍是連連夸贊。
歐陽修笑道“其實除了這塊硯屏石,我還有一塊,一直私藏著沒有拿出來罷了。”
“說起這塊硯屏石,我得來并不容易,一早就聽說虢山有這樣一塊硯石,
幾次派人去找尋,賣家都獅子大開口,直說想要得到這塊硯石的人是數不勝數。”
“后來幾經波折,我這才買下這塊硯屏石。”
說到這里,他是自嘲一笑“可有一年我機緣巧合去虢山一趟,發現這等硯屏石雖不說隨處可見,卻也不是千金難求,我私藏的那塊硯屏石才花了六十貫而已,只有我書房那塊硯屏石的十分之一,你可知道其中緣由”
蘇轍點了點頭“想必是您書房那塊月石硯屏名聲在外吧。”
他隱約猜到了歐陽修話中的意思。
一塊硯石尚是如此,更別說一個人,名頭越響,在朝中,乃至在汴京的話語權就越重,旁人越是敬重他,別說有朝一日想救蘇軾簡單許多,甚至有些人看在他的面子上,想要對蘇軾下手時也會掂量幾分。
這就是所謂的不看僧面看佛面。
聰明人與聰明人說話,是點到為止即可,不用說的太明白。
歐陽修笑道“如今我也算得上你的恩師,我的話你總該聽上幾句的,今年會試,我只望你莫要藏拙,全力以赴。”
“至于你想的韜光養晦,不引人注意,若來日子瞻真遇事,不是還有我在嗎我若能幫,定不會袖手旁觀的。”
蘇轍自知道這話有千斤萬斤重,連忙道“多謝歐陽大人。”
歐陽修原還要再叮囑他幾句,誰知就有仆從前來相請,說是有賓客來訪。
歐陽修這才起身離開,他沒走幾步,身后的仆從不解道“這些年大人的門生不計其數,小的甚少見大人這般偏愛過誰。”
歐陽修淡笑道“不過是見這孩子格外懂事聰明罷了。”
“他們兄弟兩人感情極深,我想,若有朝一日子瞻知曉他弟弟一直為他藏拙,怕是心里也會難受的,況且,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蘇轍卻是聽君一席話受益良多。
回去之后他便是愈發奮發苦讀起來。
到了桃花杏花開時,就到了會試這一日。
會試總共三場,每場三天,天公作美,到了二月初九會試這一天,春雨終于停歇。
從前鄉試時,蘇家上下幾乎全員出動送蘇轍與蘇軾前去趕考,可如今身在汴京,卻唯有蘇洵一人。
蘇洵幾次會試落榜,陪著兩個兒子行至貢院門口,縱然千言萬語,可話到了嘴邊卻不知如何開口。
一是羞于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