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就這樣靜靜與蘇軾對望。
他什么都沒說。
因他知道,他這六哥的脾氣一向如此,他這時候說什么,蘇軾都聽不進去的。
他轉身就走,臨走之前只道“六哥,這件事你先好好想一想,人生在世,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你就算不為爹娘想一想,也該為六嫂與兩個孩子想一想才是。”
“邁哥兒不過三兩歲的年紀,迎姐兒尚在襁褓中,更不必提六嫂縱然得孫翁翁照看,但當日孫翁翁說話時你也是在場上的,六嫂常年憂思憂慮,身子本就不好,若你再鬧出什么事情來,她哪里受的住”
“至于六嫂為何會憂思憂慮,落下病根,其中原因,我想你比誰都清楚的”
這話說完,他就走了。
蘇軾哪里會不清楚王弗的病根從何而來
想當初他剛去鳳翔府時,被上峰宋顯等人針對,那段時間,別說他的日子不好過,就連王弗等人的日子也不好過。
后來又出了對官家不敬一事,他鋃鐺入獄,王弗更是擔心不已。
再后來,他與陳、希亮陳大人也是政見不合,兩人冰釋前嫌已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他知道自己對不起王弗,所以別說蘇轍時常在他耳畔敲打他不準他納妾,他自己根本毫無這個想法,每每忙完公務就回來陪孩子陪妻子,以至于汴京上下許多人提起他們父子三人來皆夸贊不停。
但這時候的蘇軾卻無心思慮這些。
他很生氣。
八郎為了區區一王安石竟這樣對自己
來福見狀,忍不住勸道“少爺,八少爺對您的心意,別人不知道,您還不知道嗎”
“那是從前”蘇軾氣的不行,沒好氣道“人都是會變的。”
“從前我每次回來汴京,八郎都陪在我身邊,如今他卻是忙的腳不沾地,男子忙于事業,我也能理解,可來福你看看,方才他那叫什么眼神”
“我是他的兄長,就算我有什么做的不對的地方,也該與我好好說說,上來就將我批評一通,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是他兒子呢”
“都怪王安石,也就是這人出現之后,八郎才像變了個人似的。”
來福的話到了嘴邊還是咽了下去。
他想。
就您這性子,就算八少爺這時候說什么您都聽不進去啊,八少爺又何必浪費時間
蘇軾是越想越氣。
但他再怎么氣,也是將蘇轍的話聽進去了,不敢貿貿然沖到官家跟前說什么“我不愿意去當知府”之類的話。
這話一說,可就是一點轉圜的余地都沒有了
蘇軾聽說汴京城內的老百姓已鬧著游行反對變法,其中不乏官員,他是靈機一動,也沖了出去。
畢竟他這滿腔怒氣得找個地方宣泄一二才是。
但蘇軾萬萬沒想到,他剛沖出去,就被衙差給抓了。
當這個消息傳
到蘇轍耳朵里時,已是半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