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光是想想這等畫面,嚇得直皺眉頭。
蘇轍適時上前,道“娘,辭官也,回朝也,如今一切盡在我的掌握之中,不會有的。”
“真的”程氏將信將疑。
蘇轍頷首“自然是千真萬確。”
程氏這才沒有說話,只長長嘆了口氣。
有些話她沒說,她巴不得蘇轍能夠安全健康呆在中,最能多多幾個胖娃娃,如今蘇軾與蘇八娘都兒女雙全,這叫她如何不急
蘇轍并不知程氏的心思。
翌日一早。
他如從前一樣早早起身,算上朝。
只是他走出蘇大門,瞧見這般陣仗卻是驚呆了。
簇擁在蘇門口的百姓足足有數百人,一個個笑的比過年還開心,一開口道“今日我們一起來送蘇大人上朝呢”
“對,我們給蘇大人壯壯勢,免得叫有些小人以為咱們蘇大人是欺負的”
“原先我還以為官糊涂了,沒想到官眼睛卻是得很,沒放過蘇大人這顆明珠”
蘇轍心里很是感動。
畢竟那些百姓們說了,也時間匆忙,知曉這件的人不多,不然前來送他上朝的人會更多。
蘇轍忙道“多謝各位,不必大費周章”
可他的話還沒說完,被人聲湮滅。
一個個百姓直說來都來了,總不能將他們趕回去吧
這次,蘇轍說么他們都不肯離開。
蘇轍怕耽誤上朝的時辰,便只能先往皇宮的方向趕。
因百姓都是步行。
他自是不坐轎子,便也靠雙足走去上朝。
一路上,百姓們對他是千叮嚀萬囑咐,說的他心里暖烘烘的。
有些百姓見他們這般陣仗,不免奇到底是怎么一回。
不不知道,一之后也跟湊熱鬧起來。
等蘇轍行至宮門口,跟在他身后的百姓足足有三百余人之多,聲勢浩大,引得經過之人紛紛駐足相看,更是評頭足。
蘇轍轉身,看向百姓們,揚聲道“多謝各位了,還請大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大,會個官的。”
眾人更是齊齊鼓掌,連聲稱。
等蘇轍步入金鑾殿。
王安石等人已到了。
先前蘇轍與王安石之間隔三個人,如今卻徑直站在了王安石身后。
王安石聽到議聲,知曉蘇轍來了,頭也未回,冷聲道“蘇大人大的架子啊,我聽說那些百姓為了蘇大人連官都敢罵,我勸蘇大人還是小心些,免得引火上身。”
“官算脾氣再,卻也是一國之君,容不得一個臣子騎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的。”
“多謝王大人提醒。”蘇轍能感受到不少官員的眼神都落在他們身上,但他卻是一點不在意,含笑道“原來這些話王大人也知道,下官還以為王大人不知道呢”
“君臣君臣,先有君,再有臣。
”
“下官希望王大人能謹記這句話。”
他笑了笑“不過今日那些百姓送下官上朝時,下官像還看到了王大人的轎子。”
“下官還見到王大人掀開簾子看了一會兒,臉色更是難看到了極點,不知王大人可是嫉妒”
畢竟王安石在百姓中的風評可不算。
王安石再次冷笑一聲,正欲開口說話時,官已經走了出來。
王安石話到了嘴邊只能咽了下去。
官眾給足了蘇轍面子,不僅再次重申將蘇轍封為正二品的參知政,更道蘇轍這次之所以愿意回朝,是他三請邀的緣故。
官更是揚聲道“雖說蘇大人年輕,但自古英雄出少年,蘇大人沉穩有為,有此英才,是我朝之幸。”
眾人連聲應是。
官又道“至于變一,先前河南河北一帶已采取王大人之策,朕昨日思量再三,決心湖北湖南一帶采取蘇大人變之策,過些日子再做決斷。”
眾人是面面相覷。
王安石站在最前頭,臉色是晦暗不明。
他原以為自己仍是一呼百應,官這話一出,很快有大臣上前納諫。
可他等啊等,一直等到早朝散了,也人敢多說一個字。
想想也是。
有資格參加早朝的官員皆在從五品之上,又有幾個人是傻子明知官態度明確,又有幾個人會往槍口上撞
王安石氣的幾欲嘔血。
一下朝,原先對蘇轍唯恐避之不及的大臣們紛紛湊上前恭賀蘇轍,相較之下,從前的香餑餑王安石成了冷灶。
一回去,王安石氣的將整個書房都砸了。
一門客敢上前相勸。
后來還是王雱趕來,勸道“父親您這是做么從前您不是教導我要我多跟蘇轍學學嗎蘇轍能韜光養晦幾個月,您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