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福看了看天邊,發現東邊剛泛著魚肚白,天色還未大亮了
他跟在蘇軾身邊多年,也是識文斷字的,一看文章上的內容,更是臉色大變“六爺,這,這”
蘇軾大概猜到他要說什么,擺擺手道“你別擔心,這件事不光八郎知道,還是八郎的主意了你只管去就是了”
“不光這些文章要鬧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最好還能攛掇著一些看王安石與巨鹿郡公不順眼的文人墨客也鬧騰起來,這樣才熱鬧”
他覺得在這等事上,他一定不會拖八郎后腿的。
反觀本未睡醒的來福在看到這幾篇言辭激烈的文章后是半點睡意都沒有,他不是不相信自家少爺,可想了想,還是去找了弟弟元寶一趟,聽說確有其事后,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心,按照蘇軾的吩咐辦事。
怨不得他對蘇軾不忠心耿耿,實在是從前蘇軾做過的錯事太多了些。
很快。
恨山所做的幾篇文章就傳的沸沸揚揚。
其中有罵王安石的文章,罵王安石一心只有自己的變法之策,無視老百姓。
其中有罵王安石走狗的文章,說這些官員其心可誅,并非真心為朝廷與官家。
更多的則是罵巨鹿郡公的,罵巨鹿郡公不忠不義不孝,當年他的父親落罪,他不光沒為他的父親游走求情,像縮頭烏龜似的躲了起來,連他妹妹靈壽縣主都及不上,罵巨鹿郡公見小皇子癡傻后,張狂無禮等等。
一時間,大宋百姓是議論紛紛。
朝中大臣更是對蘇軾刮目相看。
至于一些學子們,更是對蘇軾紛紛效仿追捧,他們想著連在朝為官的蘇大人都不在乎丟了官職,勇于直言,他們還有什么道理藏著掖著
很快,大家紛紛以辱罵王安石為榮。
這可不是雞蛋里挑石頭或故意污蔑王安石,眾人都是長了眼睛的,王安石為人如何,到底存的是什么心思,大家是心知肚明。
時隔幾年,王安石急的嘴角又起了燎泡,將手中的幾篇文章狠狠往桌上一丟,卻因力氣太大,嘴角疼的一抽一抽的。
他氣的連話都說不出來。
一旁的仆從道“大人,您莫要為了區區蘇軾動怒,為這等人氣壞了身子可是不值當”
“蘇軾哪里有這個本事”王安石的目光落在這幾篇文章上,眼神是晦暗不明,低聲道“最開始的幾篇文章的確是蘇軾所做,可后頭的文章卻是出自蘇子由之手。”
他掃了眼身邊的仆從,道“你是不是想問我如何知道的”
“我朝才學出眾之人雖不少,但蘇子由的文風還是很好認的,字句平順,不喜賣弄文采,卻是引人入勝,若非如此,當初他也不會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蘇軾的文章,可不會輕而易舉挑起眾人的怒氣。”
仆從一愣,道“您時常夸贊小蘇大人是個聰明人,既然如此,為何要
無中生有,污蔑巨鹿郡公想要造反
雖說巨鹿郡公的確有這個心思,但這等事只是想想罷了,并不敢有所動作。
王安石沒有接話。
他沉吟片刻,大概就猜到了蘇轍的心思,如今也顧不上避忌什么,只吩咐道“將巨鹿郡公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