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自然也不是吃素的,據理力爭,話里話外的意思就算他有嫌疑,但捉賊要拿贓,講究個人證物證俱在,總不能憑著旁人的猜疑與巨鹿郡公的供詞就要定
下他的罪吧
一時間,王安石簡直是舌戰群儒。
到了最后,官家是一錘定音“好了,這件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們是各執己見,蘇大人所言有理,王大人所言也不無道理。”
他略沉吟片刻,就道“若因此治王大人之罪,并不合乎情理,可若王大人在此之前與巨鹿郡公的確是來往過密,也不排除事先知曉此事既然如此,傳朕之意,將王大人降為中散大夫吧。”
中散大夫乃朝中正五品的文官。
對許多讀書人來說,這職位要耗費自己一輩子的功夫,可王安石從前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啊
王安石臉色鐵青。
降職他是一點不意外,可這正五品的中散大夫乃是文官閑職,以后再想要擢升,只怕比登天還難。
蘇轍只道“官家圣明。”
畢竟這件事是他先前就與官家達成共識之事,并未多言。
范鎮等人卻是絮絮叨叨,覺得機會難得,勢必要趁此機會鏟除王安石這個毒瘤。
可最后吵嚷來吵嚷去,官家卻直說心意已決。
等著蘇轍從大殿出來時,只覺神清氣爽,渾身舒坦。
反觀王安石卻是面色鐵青,比吃了蒼蠅還難看,從前他身邊簇擁了不少大臣,如今春日暖陽正好,他卻宛如渾身置于冰窖之中。
朝中官員個個都是人精,見此圍繞在蘇轍身邊的人更多了,他怎么看蘇轍怎么覺得蘇轍是意氣風發。
他走了過去,不急不緩道“真是要恭喜蘇大人,賀喜蘇大人,蘇大人如此頗得圣心,想必擢升也是遲早之事。”
他乃聰明之人,大概也猜到這件事乃蘇轍與官家一起設下的一個局,可這等話,卻不好明說,若說了,只怕他連正五品的中散大夫都保不住“就像方才蘇大人所言,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從前蘇大人對我有救命之恩,蘇大人對我的恩情,我從未有一日忘記過。”
“可像今日這等事,我想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若有機會卷土重來,向來蘇大人也知道,以我的性子定不會這樣算了的”
一旁的人只覺驚愕怎么王安石到了這般地步還口出狂言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
蘇轍卻知王安石有這般言語地本事。
可惜啊可惜,他也不是吃素的,絕不可能給王安石卷土重來的機會。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正當眾人正翹首企盼看蘇轍如何作答時,誰知蘇轍只是笑了笑,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