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納使用通常制取的奈特倫氣體進行重復實驗,接收板的一側,正如菲娜的父親所述,出現了三道痕跡。
其中兩道距離相近,另外一道距離稍遠,經過簡單的計算,可以知道,兩道距離相近的應該是奈特倫氣體的兩種同位素,相對元素質量分別為14.00307與15.00108,而距離更遠的元素,根據計算,其元素質量應為39.98062,排在元素“克洛林”和元素“凱拉”之間。
這正是萊納在論文中所預言的幾種元素之一,而在斯坦尼恩閣下的元素排列表中,這里空無一物。
接著,萊納修訂了一下自己前一篇論文中有關位于元素“弗洛林”和元素“索迪恩”中間存在元素的說明文字,他認為這種元素性質應當類似于菲娜的父親發現的這種元素,并且難以從其他地方分離,可能需要四環以上的急凍魔法,以液化氣體的方式找尋。
同時,他對于元素內部結構也提出了一些猜想,認為元素是由這種帶負電的粒子與承載質量的,帶有正電的原子組合而成,才呈現中性,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元素粒子就是單獨的一個實心球體,但萊納卻指出,元素粒子可能并非如此,根據紐因頓-霍蘭德方程,元素粒子的結構可能更像是帶負電的粒子環繞著原子核轉動的模型。
當然,以萊納地球上的知識來看,這樣的模型并不正確,但根據現有的知識,他只能將其推導到這個程度。
學術論文的修訂通常是在獲得了評審意見之后進行的,這些修訂稿會在接受審閱后直接附加在原稿的相應位置,類似于補丁,這樣原作者想要修改一些小紕漏的時候,就不用重新再寫一篇相似度極高的論文了。
做完實驗,收拾好之后已經是深夜,學校里留守的學生們早已睡去,校園寂靜無聲。
萊納在走廊里穿梭,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他坐在桌前,看著自己之前整理的資料。
萊納將菲娜的父親,凱拉文.納比斯汀的研究資料分門別類整理了一番,足足有一百多頁的草稿,由于這些草稿只是單純的實驗筆記與草案,并沒有整理成論文的形式,所以萊納現在的工作,就是用嚴謹的語言來重新敘述菲娜父親的發現。
現在,他要將自己所做的實驗記錄與菲娜父親的記錄對照,修正一些因為理論錯誤而導致的誤差,這是一項精細而要求耐心的工作。
等到基礎工作完成,房間的鐘表正好顯示時間是凌晨兩點整,萊納伸了個懶腰,站起身,正準備換衣服睡覺,卻看到自己的床鋪已經被捷足先登了。
那只虎紋小貓正蜷縮在床鋪正中間,四腳朝天,露著自己的小肚皮,以一個看起來十分別扭的姿勢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絲毫不在意房間主人的行動。
可惜,這只貓不會變成有著萌萌獸耳的貓耳娘,萊納在心中嘆息道,他沒有理會酣眠的小貓,躺到床上輕輕抖了抖薄薄的被褥。
沒想到那只貓僅僅翻了個身,完全沒有醒來的意思,繼續發出細微的呼嚕聲。
“好吧。”
萊納無奈,蓋上被子,看著窗外的星空。
那一顆顆星辰,此時就像是在電磁場中不斷被加速的粒子,碰撞,破碎,分道揚鑣,最終落在漆黑的幕布上,輝耀斑斕。
那環繞在原子核周圍高速旋轉的電子,就如同群星,在恒星的引力之下游曳,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就這樣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達成了和諧的統一,就如同銜尾蛇的輪回,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