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體輻射。
任何物體都具有輻射,吸收,反射電磁波輻射的能力,而這個能力與物體本身的特性與溫度有關。
在元素系,熱方面的法術一直是法師們熱衷于研究的類型,而研究這一塊法術,就不得不提到黑體。
黑體是一種理想模型,指的是能夠完全吸收外來輻射,而不產生任何反射,同時將其完全轉化為熱輻射,其熱輻射的光譜特征與材料無關,僅僅與溫度有關。
在冶金和照明工業中,人們由于需要研究黑體輻射的強度與頻率之間的關系,法師便開始了有關黑體輻射的研究。
起初,按照經典元素系的理論,人們認為其強度與頻率應該是線性相關,但法師們進行的黑鐵輻射實驗結果圖卻并非如此。
后來經過一系列的探索,法師們總結出了一條熱輻射位移定律,也就是在一定的溫度下,黑體的溫度與最大輻射值所在的波長的乘積為一個常數,但沒過多久,人們就發現這個定律僅僅在波長較短的區域成立,而在波長較長,也就是低頻領域失效。
接著,根據能量均分定理推導出的奧克蘭特-戴維定律被提出,這個定律闡述,黑體表面的單位面積在單位時間內輻射出的總能量與黑體本身的絕對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這個定律良好解釋了低頻領域的黑鐵輻射問題,然而,在高頻領域,隨著頻率的增大,輻射能量也會趨于無限大,這與實驗數據相違背。
由于高頻領域,光譜向紫色靠攏,所以提出這條定律的傳奇法師卡爾.戴維也將其稱為“紫外災變”。
路德維格.施坦因這兩年便在致力于解決黑體輻射問題。
“老師,您解決了這個問題?”
歐拉立刻湊了上去,打開了那一疊資料。
這是施坦因的手稿,除去一些提示性的說明文字外,幾乎都是公式和推導過程,比起論文,更像是一份答題試卷。
三位學生才剛剛看了幾眼,就立刻被吸引住了。
“等一等,這里怎么會是這樣解釋......”
“......這太奇怪了,竟然會用這樣的手段來......”
“天吶,我看到了什么,量子?能量......不是連續的?”
這篇論文顛覆了三人的認知,當他們完之后,不是急忙開始討論論文中的結論,而是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因為這計算里蘊含的思路,實在太過超前了。
斯坦因閣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物體輻射的中心是一種線性的諧振子,輻射實際上就是諧振子與周圍電磁場交換能量的過程,而每一個諧振子上攜帶的能量并非連續的,而是有特定的離散的數值,這些數值是一個最小值的整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