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萊納的這個猜想其實是萊納最早提出原子核模型時候的兩個沒有寫進論文的猜想之一,另外一個猜想則是元素內部的電子排布并非平均,而是可能存在一定規律或者軌跡,這個猜想已經在虹之塔的高階議會上得到了驗證。
而質子與中子的猜想則礙于魔法水平的限制,當時的萊納無法通過實驗來驗證,但現在,萊納已經有了相應的魔法實力,自然就將其提了出來。
“質子與中子,很有趣的設想。”
艾伯頓閣下微微點頭,他摸了摸下巴,思考著萊納的話語。
倘若質子與中子真的存在,那么法師們就會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那就是為何中子與質子能夠緊密的結合在小小的原子核中。
不帶電的中子暫且不論,若是質子真的帶有正電荷,那么按照目前的理論,兩個質子之間根本不可能達到這樣的距離。
要知道,相對于兩個質子的質量帶來的引力,它們之間的電磁力要大得多。
“如果這個設想成立,那么我們的確需要找到一種更強的力,能夠使兩個以及更多的質子聚合在原子核中而不至于潰散。”
戴維說道,一個問題的出現,總是伴隨著更多的問題。
“首先,我們假設這種力的確存在,那么就可以依靠現在已知的情況推測出這種力的一些性質。”
萊納見到其他的閣下們沒有異議,便接著說道。
“第一,這種力的強度十分大,在原子核的尺度下,遠超電磁力的強度,否則是無法跨越質子之間存在的電磁力將其組合成原子核的;第二,這種力的作用距離應該相當短,或者說隨著距離的衰減極為嚴重,否則,不同的原子核將會受到這種力影響而組合到一起,無法形成多種多樣的元素。”
在這樣的假設下,法師們很容易就能想象到,這種力的作用使得原子核中的質子緊密地結合到一起,同時,在一定距離上,衰減的力與電磁力引力形成平衡,使得原子核之間保持固定的間距。
而倘若用一種特殊的方法能夠消去原子核之間的電磁力,就能夠令原子核更為緊密地結合到一起,形成遺跡中所見的黑色柱子般致密的物質。
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環環相扣的,而最大的一個前提,便是原子核的確分為帶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
“所以,萊納,你要怎樣找到單獨的中子呢?”
按照萊納的假設,質子便是海德拉元素的原子核,而中子不帶電,僅有質量,難以用電場來收集,眾人都看向萊納,期待他給出的方案。
“用射線,各位閣下,我需要極高能量的射線。”
萊納環視四周,開口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