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艾伯頓閣下的論文,萊納長嘆了一口氣。
他知道一些實驗與假設或許能夠解釋艾伯頓閣下的疑問,但萊納同時也在擔憂,如果這些實驗的結果真的如同萊納所記憶的那樣,會對整個魔法世界帶來怎樣的變革。
一個月后,位于《煉金》期刊上一處不起眼角落里的論文引起了正在準備自己試驗的萊納的注意。
這篇論文是來自兩位中階法師馬爾堡與里奧波特,他們汲取了《真理》中有關中子與質子的論文,嘗試使用質子相對元素質量大的元素原子,試圖制造出新的元素。
他們使用的元素是烏雷迪恩,元素符號是U,原子序數92,相對元素質量238的大質量元素,這也是目前已知最大質量的元素原子,甚至有些煉金系的法師認為,這可能是人們能夠發現的天然元素中相對元素質量最大的一種。
可以看到,馬爾堡與里奧波特最開始使用的是第一類射線,也就是希里歐斯的粒子流,他們的思路很簡單,既然決定元素性質的是原子核,那么如果利用第一類射線的粒子流轟擊大質量元素的原子,勢必會有一些粒子粘在大質量元素的原子上,這就像是隕石被行星捕獲最終墜落到地面上一樣。
基于這樣的想法,他們便嘗試試驗,可一直沒有成功,直到看到了《真理》雜志上有關質子與中子,原子核構成的論文。
他們認為,一直以來試驗失敗的原因是希里歐斯的粒子還是太大了,擁有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如果使用單純的質子流,說不定就能成功。
馬爾堡與里奧波特首先對質量較輕的重金屬元素進行了實驗,結果的確制造出了質量更大的元素原子,可在烏雷迪恩元素上,卻屢屢失敗,甚至讓這兩位法師產生了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比烏雷迪恩元素質量更大的元素原子的念頭。
基于這些實驗現象,他們撰寫了論文,發表到了《煉金》上,在論文的最后,馬爾堡有些失落地撰寫到:倘若烏雷迪恩元素真的是自然界中質量最大的元素,那么這便代表著元素的數量已經走到了盡頭,煉金的發展將會被禁錮在這92個元素之中,無法拓展,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
萊納看完論文,心中有所思考,他最近正好在準備類似的實驗,卻沒想到早就已經有人在做,而且還得到了一定的成果。
“看來必須要發展一下魔法計算機的互聯網通訊了,至少要在學術方面做到互聯,否則很容易出現這樣來自不同地域的兩個研究小組的研究課題產生撞車,浪費了資源。”
萊納感慨道,他的魔法計算機已經開拓了第一個分基地,那就是菲尼克斯魔法學院,在萊納前往遺跡探索的這段時間,菲尼斯小姐已經鋪設好了魔法計算機的互聯網基礎,并且在上一周已經完成了與新月學院的互聯。
但是,一個問題隨之產生。
那就是時間并不同步。
由于光速有限,信號在纜線中的傳輸速率也有極限,所以在一定的距離上,在新月學院發出的信號,并不能立刻就出現在其他的地方,而這種情況隨著互聯網的鋪設與延伸,以及可能出現的接入半位面的場景而出現,之前在新月學院內部,由于距離非常短,所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若是未來互聯網鋪設到了整個大陸,乃至所有半位面,時間同步的問題就是一個難題了。
這也正是艾伯頓閣下提到的問題,在兩個地方的人通過光信號傳遞來校正時間,由于光是一種波,所以如果有一方或者雙方都處于運動狀態,那么就會出現波長改變的現象,從而影響到校正,具體來說,便是物體向自己靠近,信號波長會變短,物體若是遠離自己則會變長。
這個效應是由占星系的傳奇法師露米婭.卡爾瓦多斯發現的,也被稱為卡爾瓦多斯效應,最初她是在觀測一些星辰時注意到,后來,經過試驗的驗證,才終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