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可以說正是放射性元素特性的體現,這種元素的基本特性十分穩固,不會隨著元素數量多少而改變,因此也能用來測定遺跡的年代。
而到了烏雷迪恩元素這樣大質量的情況下,衰變更是極其容易發生,萊納便做出了一個猜想,其實在實驗過程中的確產生了更大質量的元素,只不過由于這類元素極為不穩定,半衰期很短,甚至不過幾毫秒,法師們難以觀測這樣的現象。
但元素卻可以。
人們已經得知,貝瑞恩元素在遇到放射性的雷迪爾元素時會產生特殊的反應,而如果烏雷迪恩元素在生成更大質量元素的時候發生了衰變,那么必然會產生雷迪爾元素,這就可以使用貝瑞恩元素來檢測出來。
倘若發現了實驗裝置中出現了之前不存在的雷迪爾元素,那么基本就可以確認,在射線流轟擊烏雷迪恩元素的時候,烏雷迪恩元素發生了衰變,這衰變速度極快,以現有的方法難以直接觀測到,不過萊納可以使用“世界”的力量,在短短的一瞬間進行觀測。
首先,萊納詳細測定了一番雷迪爾元素與貝瑞恩元素之間反應的結果,驗證了過去法師們測定數據的準確性,接著,他將貝瑞恩元素放進了實驗器皿中,開啟了射線流。
一陣能量的激波擊中了烏雷迪恩元素,片刻之后,萊納關閉射線流,對器皿中的元素進行了測量。
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并沒有任何的雷迪爾元素生成,這代表著烏雷迪恩元素并沒有衰變成雷迪爾元素。
同時,萊納發現,貝瑞恩元素的含量竟然變多了!
貝瑞恩元素的含量遠遠超過了實驗開始時的量,而雷迪爾元素沒有出現,這意味著,烏雷迪恩元素衰變成了貝瑞恩元素?
從實驗結果和可能的方向來看,這個猜測十分合理,但所有人都知道,烏雷迪恩元素正常衰變是不會直接得到貝瑞恩元素的,這其中肯定有某種特殊的反應發生了。
萊納記錄下實驗結果,并且重復了好幾次,都得到了同樣的實驗結果,沒有烏雷迪恩元素衰變產生的雷迪爾元素,只有不斷增多的貝瑞恩元素。
記錄完這一切,萊納看了看時間,正是十二點過半。
他暫時放下了手頭的工作,用帶來的熏肉三明治填飽了肚子,再泡了一杯咖啡,體面的喝完才繼續下午的實驗。
適當的休息之后,萊納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
他采用中子流轟擊烏雷迪恩元素,得到了同樣的結果,萊納沒有急著下結論,而是再度開啟了射線生成法陣。
幾乎在同時,萊納身邊的一切為之一滯。
整個世界宛若反色的膠片,顏色詭異而奇怪,所有的一切都靜止不動,彷如定格。
萊納使用了“世界”。
他沒有移動,而是直接觀測實驗器材中的變化。
短短的一瞬,萊納看到了令人驚訝的景象。
中子流轟擊到了烏雷迪恩元素上,這具有強大力量的射線流絕大部分都穿過了原子之間的空隙,流向虛空,但也有極少數,正面擊中了烏雷迪恩元素的原子核。
嘭——
中子擊中了原子核,巨大的力量與不帶電的特性使得中子直接射入了烏雷迪恩元素的原子核內,形成了更大質量的同位素。
但這過程并非穩態,突如其來的質量增長使得原子核內部的強核力產生了動蕩,整個原子核出現了奇怪的形變。
下一瞬,不再穩固的原子核直接被強大的力量撕裂開來。
原本大質量的元素原子核,驟然變為了無數的碎片,這些碎片有大有小,而其中一部分,正是貝瑞恩元素的原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