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她對這種材料仍然一無所知,且沒意義確切證據。
僅憑機甲上的附著,是無法有力的證明她的猜測的。
另外,因為紅銹的棘手,導致陳歲在設計機甲的第一步,就陷入了僵局。
她將機甲廢料全部拿出來檢查了一遍,幾乎所有廢料上都有紅銹的痕跡,看上去像一種特別的金屬。
紅銹的問題放置一邊,陳歲用維修室的機器對機甲廢料進行了數值檢測,隨后轉頭搭建起機甲骨架。
定制個性機甲的一個特點,就是完美貼合駕駛者。
她的精神力觸須和材料元件形成完美的融合。
她的機甲曾經是用精神力一點點打磨出來的,不會再有比這一架機甲更加契合她精神力的存在了。
隨著機甲骨架的地基搭好,她隱約覺得自己和初見雛形的機甲,有了一抹心靈上的感應。
做到這一步,陳歲才從材料的包圍中站起來,走下機器操作臺,活動著自己有些僵硬的手腕和脖子。
機甲廢料的掃描檢測結果報告出示。
未知數值太多,陳歲看得眉頭緊鎖。
她手指試探性地觸摸在紅銹上,感受著能量再一次被觸動,朝著她的方向突襲而來,陳歲周圍的綠光一閃,本體晶釋放能量完全壓制住它,紅銹中的能量因子四散,宛如被捂住的煙花,悶聲炸了幾下。
看著材料被能量鎮壓,陳歲腦子里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
既然無法讓紅銹徹底剝離出去,那么是否能一起融掉
她有了想法,強大的行動力很快付諸實踐。
在機甲廢料中找到一塊紅銹成分較少的碎片,陳歲啟動維修室中的材料處理裝置。
為了保證本體晶中的能量鎮壓,陳歲還通過自己的校內人脈,搞來了一個小型的能量模擬裝置。
準備好一切,她開始打磨機甲廢料。
紅銹釋放的能量因子,似乎并不需要能量場作為載體,和星際聯盟目前所發現的,有關能量體的理論,都不適配。
能量場最初形成于裂縫,突兀出現的空間縫隙,帶來了強大的能量風暴,降臨的能量體以生命為代價,在星際聯盟的領土上,開拓出第一批能量場。
自此之后,能量因子在星海爆發擴散,無處不在,星獸被能量因子影響,產生進化,成為能量體。
人類日復一日生長在能量因子環境中,開啟精神覺醒的新時代。
能量因子無處不在,但只有在降臨形成的高富集能量場中,才足夠能量體和精神體形態維持,在能量場外,極其細微的能量因子,并不能支撐龐大的能量,反而會造成潰散。
可紅銹是個例外。
是它自身攜帶著鎖能的屬性嗎陳歲思考。
微能量場中,陳歲的本體晶在精神域轉動,一圈圈綠光從她身體周圍蕩漾開,紅銹上傳來無形的波動,熔煉裝置的灼熱高溫,將機甲金屬慢慢融化。
紅銹在如此灼熱的溫度下,絲毫未變。
陳歲看的擰眉,最后嘗試著用能量在紅銹領域,試圖通過改變紅銹的能量聚集,為它塑形。
看著跟隨能量改變的紅銹,陳歲掩下訝異的神色,內心猜測,紅銹或許并不是類似材料一樣的實物,而是由能量凝聚形成的能量團。
不知道經過了什么樣的手段,似乎在材料內部,自成一界,和周圍空間隔離。
紅銹內是小型的能量場,無論將它放置在什么樣的空間,不管是能量場,還是非能量場環境,紅銹中的能量,都是處于濃郁的場中。
這個猜測在她的能量觸須探入紅銹中時,被徹底證實。
陳歲用能量給紅銹塑形,發覺計劃可行后,趕緊將剩下的機甲廢料全都處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