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要在六部九寺等中央官署衙門建立一道給事中制度,各科給事中,六品官銜,進士出身,行封駁,科參,注銷之職,具體來說,皇帝和內閣下達的每一份詔令,先過科官之手,合則納不合則駁,詔書下達六部時需科官簽發備案,隨后五日一查,督促各衙門執行,執行完畢者于科官處注銷備案,成為官員升遷的重要依據。
有了各科給事中,通政司封駁權利被收回,一直以來肆無忌憚的都察院有了掣肘,更重要的是官署區的政務水平會得到很大提高,于國于民都是有利的。
施卓便知,荀允和這套典章制度是沖他而來,過去只有施卓參別人的份,如今他也在科官的監察之下。
你說他徇私利己嗎,那也沒有,人家科官上到皇帝,下到百官,人人都可以糾察,包括他這位內閣首輔。
可是荀允和有別人可參的地方嗎沒有。
從大晉立朝至而今,荀允和是所有四品以上官吏中被參的最少的官員,他兩袖清風,老成謀國,從不徇私枉法,事事以社稷為先,這樣一位高山仰止的朝官令所有人望塵莫及。
荀允和很顯然利用各科給事中將六部九司牢牢捏在手中,并控制著所有衙門政務效率。
對于深諳制衡之術的皇帝來說,荀允和這一招很明顯使在他心坎上,有了各科給事中,都察院與東廠,三駕馬車并駕齊驅,他這皇位做的穩穩當當,至于上諫皇帝,哪個科道官沒事逮著皇帝封駁,更何況這些年挺身而出的御史少嗎
有了科官,皇帝多了一份制衡御史的籌碼。
果然,論政務水準,朝廷無人出荀允和之右,還得是他呀,皇帝默默嘆著。
荀允和利用這個機會大刀闊斧改革,上裨于君,下利于民,百官雖愁卻也不得不服,明顯被束手束腳的裴循也不得不服,這一次讓他見識到了這位內閣首輔高瞻遠矚的手腕。
他玩陰謀,人家來陽謀,還將他制得死死的。
有那么一瞬,裴循很懊悔上回沒能逼著皇帝下旨,賜了裴沐珩與徐云棲和離,如此荀允和也不至于為了女兒幫襯熙王府。
岳丈回京,裴沐珩明顯松了一口氣,料定荀允和這幾日忙著科官落地,沒功夫回府,裴沐珩不急告訴他章老爺子的事,而是上了一道折子告病修養,那日之事多少讓皇帝心里生個疙瘩,于是裴沐珩打算避避風頭。
嘴里說著告病,也不至于要真“病”,可就在這個念頭滑過腦海時,裴沐珩猛地想起了一句話。
“那些小伙子沒病也整出些病來,紛紛列隊等著我們姑娘把脈。”
“哎,五姑娘是知道的,我家姑娘旁的都能拒絕,唯獨不會拒絕照看病患”
想起這些,裴沐珩登時就立住了。
今年的冬比往年來得早,十月底便烏云重重,飄起了小雪。
裴沐珩負手立在斜廊下,漆黑的雙眸翻騰著些許深思,高挺的鼻梁被燈芒映照劃下一片暗影,他深深凝望著清暉園的方向,腦海被這個念頭蠱惑著,又蠱惑著。
默了半晌,這位矜貴內斂的主兒開了口,“黃維,府上有冰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