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允和這一回終于見到了想見的人,只見那小小人兒,穿著一件天青色的小錦袍,眉目如畫,身姿筆直,小小年紀已有一番不俗的氣度,比起另外兩位,稱得上如玉生輝。
荀允和笑道,“不必等春闈,明日殿下便將他們送過來吧,正好我也要教囡囡吟詩,順帶教導三位小公子讀書。”
熙王感激不盡。
翌日一早,熙王帶著三個兒子鄭重給荀允和行了拜師禮,而荀允和也在正廳之后的橫廳設了教席,一張長案擱在最上,底下擺了四張小幾。
裴沐襄和裴沐景被安排在左側,一前一后,而右側則是囡囡跟裴沐珩。
不同的是囡囡在前,裴沐珩在后。
熙王府三兄弟坐定時,裴沐珩前面那個席位還是空著的。
囡囡太小,筆都不會握,荀允和也不打算為難女兒,先教了三個孩子讀書。
裴沐珩果然是天資聰穎,年紀在兩位兄長之下,字跡卻寫得端端正正,一撇一捺甚是規整,上過一堂課,荀允和便知那兩位是被迫來的,唯獨裴沐珩專心致志在聽講,于是他干脆放了裴沐襄二人出去,留下裴沐珩給他開小灶。
裴沐襄和裴沐景如蒙大赦,飛一般地往后院跑,二人在垂花門附近看到了囡囡。
囡囡一雙眼骨碌碌四望,見無人發覺她,便猛地抬手,一把拽下一朵最漂亮的菊花。
菊
花在手,囡囡高興極了,往自己頭上招呼,可惜她太小,不知怎么插花,菊花很快被她折騰得七零八落,囡囡見狀頓時小嘴一癟要哭了。
就在這時,一人蹦蹦跳跳來到她跟前,掏出一顆私藏許久的糖果給囡囡,
“囡囡,吃。”
囡囡小眼一亮,一把抓住裴沐襄的糖果,往嘴里一塞,脆生生道,“謝謝哥哥。”
就這樣,裴沐襄得了好東西總記得給囡囡吃,裴沐景呢格外耐心,囡囡指哪打哪,囡囡很喜歡這兩位哥哥。
不一會三人玩累了重新返回橫廳,荀允和不知去了何處,廳上只有裴沐珩一人在習字,裴沐襄指著弟弟筆直的背影跟囡囡說,
“囡囡,那是我三弟,你叫他三哥。”
囡囡從善如流,大聲喊三哥。
三哥全神貫注忙于功課,沒有任何反應。
囡囡對三哥沒興趣了。
就這樣,王府三兄弟在荀府讀書至年關,而囡囡呢,時而跟著吟幾句詩,時而在一旁搗亂。
裴沐珩不喜人打攪,對著這個囡囡妹妹敬而遠之。
開年一過便是春闈,學堂的事告一段落,荀允和不負眾望,考了個進士第一回來,在隨后的殿試上更是大放異彩,一篇臨場發揮的策論,引經據典,字字珠璣,切中時弊,惹得滿朝文武大呼奇才,皇帝更是當堂給了一個“有宰輔之才”的評價,點他為狀元郎,稱他為史上最出色的狀元。
甚至不等吏部銓選,皇帝授他翰林編修的官職,此外再給了他一個文書房行走的身份,以備咨詢,這是侍奉帝駕,荀允和算得上一步登天,惹來滿朝屬望。
等到荀允和徹底應酬完官場,踏踏實實回到府中已是三月底,囡囡馬上滿三歲,現在說話已無比利索,荀允和認為可以開始教女兒認字握筆了,恰恰熙王造訪,言下之意是不是可以重啟學堂一事,荀允和欣然應允,隨后囑咐熙王明日帶著三位公子過來。
囡囡第一次上課,打翻了硯臺,小裙子被墨水染黑,她哇哇大哭,裴沐襄趕忙拿著糖果哄她,裴沐景甚至悉心替妹妹擦拭污漬,裴沐珩嫌她吵。
第二次上課,囡囡趴在小幾上睡著了,裴沐襄和裴沐景覺得這個妹妹怪可愛的,悄悄拿著帕子給她擦拭口水,裴沐珩嫌他們仨礙眼。
第三次上課,囡囡糊里糊涂坐錯了位置,坐在了裴沐珩的席位上,小小三公子抱著書冊來到學堂,看著那個滿嘴是糖的小囡囡,嫌棄到皺眉,趁著別人不在,他抬手將妹妹扔回她的位置。
扔的時候發現妹妹有些重,他扔的很吃力。
扔完后,他掏出雪白的繡帕,將囡囡坐過的位置給擦了一遍。
這一日,荀允和考量了四人的功課,四歲多的裴沐珩能完整地寫出一篇三字經,裴沐襄和裴沐景差強人意,而最叫他意外的是囡囡竟然流暢地背出一首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