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娘又懷了他的骨肉,囡囡即將有嫡親的兄弟姐妹,不會像前世那般孤孤單單。
晴娘手覆在小腹輕輕點頭。
荀允和忍不住將她摟在懷里,“剛發現的嗎”
晴娘這下語氣有些遲疑,“有好幾日了。”
荀允和頓時蹙眉,“怎么不早告訴我”
晴娘顯然沒有底氣,嗓音輕飄,“若是我早告訴你,你把我留在京城怎么辦”
這話是明擺著告訴荀允和,她想跟著他南下,她不想跟他分開。
晴娘說完這話有些羞于看他。
荀允和這一刻心如同注入巖漿似的,有一股熱辣辣的感覺,很是上頭,他深深抵著她眉心,低喃道,“傻晴娘,我就算不南下,也不會離開你們娘倆。”
馬車很快抵達通州,荀允和立即改乘船只,如此晴娘要舒適許多,荀允和一面帶女兒,一面照顧晴娘,忙得不亦樂乎,到了金陵,公務尚在其次,愣是帶著囡囡四處游逛,買了一車花花綠綠的玩具與首飾給她,囡囡也玩得忘乎所以,結識了新的玩伴,早早將她的裴三哥給丟到九霄云外。
反倒是熙王府這邊,隨著荀家人離開,府上諸人跟打了霜的茄子似的,無精打采。
熙王妃吃不下飯,算著日子囡囡到哪,心里牽腸掛肚,裴沐襄和裴沐景那日沒能趕上回來送囡囡,兄弟倆愣是哭了半日,就連裴沐珩也偶爾對著荀府悵惘。
荀府的大門依舊為他敞開,荀允和的詩書均留在書房,做了諸多詳細的注解,準裴沐珩取來觀閱,荀府留了一位老管家看門,裴沐珩獨自坐在橫廳讀書,耳畔朗月風清依舊,卻唯獨少了一道清脆的笑聲。
過去那荀囡囡時不時要拿些狗尾巴草撓他,他煩不勝煩,如今人去樓空,只余別樣的清凈。
裴沐珩滿了五歲,熙王請旨讓他入宮讀書,就這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裴沐珩與日沉穩,
心思也漸漸放在如何求學奮進討得皇祖父歡心之上。
七歲那年,他照舊喝退大兀使臣,博得皇帝關注,皇帝賞了一個莊子給他,熙王妃高高興興拽在手里,摸著他頭額道,
“娘親留著給你娶媳婦用。”
裴沐珩不耐地別過頭。
你給囡囡寫信了沒有”
“沒有。”
裴沐珩冷著臉大步離開,他給她寫的信,從來沒有回過,他為什么要寫。
再說了,他如今有了嫡親的妹妹裴沐珊,不稀罕別人家的妹妹。
荀府這邊,晴娘在八個月后誕下一個兒子,荀允和給他取名荀云崢,打起十二分精神準備教出一個學識出眾的兒子,讓他將來支應門庭,給囡囡撐腰。
然而天不遂人愿,云崢沒遺傳到荀允和半點好,整一個懶懶散散的紈绔小子,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坐著絕不站著,若不是看著他肖似晴娘,荀允和恨不得每日撈起來打一頓。
但囡囡喜歡弟弟,云崢在荀允和跟前犯懶,在姐姐面前卻是勁兒十足,囡囡指哪打哪,姐弟倆已然成了金陵城最炫麗的一道風景。
囡囡六歲那年,章老爺子終于現身。
原來老爺子也重生了,重生在半年前,重生后第一時間來尋女兒女婿,沒成想就在金陵找到了荀允和,看著女兒和女婿站在一處,老爺子還有什么不明白的,竟是忍不住老淚縱橫,前世后來住在荀府那段時日,心里何嘗不遺憾,遺憾一家子七零八落不得團圓。
這回荀允和堅持讓他事事聽從調派,老爺子經歷了前世的事,自然是無所不從,索性將包袱丟給荀允和,開開心心帶外孫。
當年在荀府搶楠楠那一幕又重現了。
老爺子要帶著外孫女學醫,荀允和不肯,晴娘也不答應,
“她是個姑娘家,學醫到底于她名聲不好,這輩子您就讓她安安生生做個閨閣大小姐吧。”
老爺子輕嗤一聲,“閨閣大小姐有什么好的,不學一身本事何以立足,再說了,我又沒叫她拋頭露面行醫,她學學本事,關鍵時刻用得著不是很好么”
最后他用一句話說服了荀允和。
“你們見過六歲的囡囡嗎”
荀允和登時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