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事故救治結果統計出來了,”巴羅夫和書卷兩人一同走進了羅蘭的辦公室。
“哦?”羅蘭關切地問道,“情況怎么樣?”
“不幸中的萬幸,沒人因此重傷不治,”市政廳總管的答復讓他松了口氣,“三人骨折,全部是逃難時不慎摔倒;兩人喪失聽覺,應該是爆炸聲造成的;還有一人燒傷,不過經娜娜瓦小姐治療后,所有人都已康復。”
“當時在休息室午休的教師聽到巨響后立刻組織了撤離,菲林.希爾特宣稱是第一軍正在演習,模擬敵人突襲學院,要求學生配合行動,不要驚慌。這個說法讓現場秩序維持了穩定——除了親眼目睹女巫覺醒的第六班外。”書卷補充道,“所以骨折、失聰的傷患全是同一個班的學生。”
“不愧是拂曉晨光,”羅蘭忍不住稱贊道,利用第一軍在無冬城的巨大威望,既方便控制秩序,又能減小恐慌。這樣一來,就相當于把影響降到了最低,只要事后補救措施得當,大多數人都不會意識到女巫覺醒其實是個非常危險的過程。
當然覺醒者將能力控制在一個極小的范圍內同樣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巨大的爆炸聲來源于電流擊穿空氣,與窗戶上的金屬插銷形成電弧通路所致,和雷聲的原理一樣,聽起來驚天動地,但危害性并不強烈。
至于撲滅火災則是愛葛莎的拿手好戲,當她抵達現場后,僅用數分鐘就凍結了火源,讓主教學樓幸免于難——盡管羅蘭已經在考慮是否將這些房屋都換成磚混結構,以避免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
“陛下,這件事您打算如何處置?”巴羅夫問道。
“你們有什么想法嗎?”羅蘭敲了敲桌子,沒有直接回答。
“我覺得,它應該分成兩件事來看。”總管沉吟了片刻,“孩子間的斗毆并不是關鍵,主要在于它背后的異地沖突。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沖突雙方一邊來自南境,一邊來自東境,起因也是因為爭論東境到底是不是叛王之鄉引起的——您知道,提費科的領地正好是東境的金穗城,而那里至今沒有向您投降。所以……”他頓了頓,隱去了后半截話,大抵是不想過多談及王室斗爭,“總之,如果不是有大人在背后宣稱,孩子們不大可能知曉這些事情。嚴懲沖突發起方的父母,并明令宣布禁止討論叛王之事,即可杜絕這類沖突。”
“嗯……你接著說。”
“第二點則是女巫覺醒有可能對民眾造成危害的問題,我的建議是,無論您做何判處,都將它寫入律法之中,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紛爭。”
羅蘭饒有興致地看了老總管一眼,不置可否。
事實上,能注意到斗毆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已經證明巴羅夫擁有了較為寬廣的眼界,這顯然不是曾經的那個財務大臣助手所能察覺到的——在這兩年多的執政生涯里,他亦有了長足的進步。
不過時代的局限性依然存留在巴羅夫的思想上,認為旨意只要寫進律法就萬事大吉。但律法仍得由人來執行,特別是在消去地方貴族權力,實施中央集權的政體中。畢竟權力越大,要背的鍋也越大,律法和大多數人的訴求相沖突的話,埋下的隱患遲早會爆發出來,那時候再處理就不太容易了。
“你呢?”羅蘭望向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