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貍的劫糧戰術乃是絕密,除了哈梵、托婭外其他人并不知情,可莫日根硬是憑著蛛絲馬跡以及自己對兵法的了解,推測出多貍要采用的戰術。他讀書識字,搜羅了南曜所有存世的兵書,也通讀南曜國史。在莫日根看來,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戰勝南曜。即便打了勝仗,也無法有效控制,早晚還是要被趕出去。
劉威揚的窮兵黷武政策,讓大燕民間群情激憤,整個國家處于高度危險之中。雖然烏合之眾的叛軍不足以掀翻大燕龍椅,但足以令這個巨人雙足潰爛不良于行,這樣的巨人再怎么有力,也很難戰勝迅捷如狼的神貍。
只要打掉無定和神策二軍,大燕就完了。他在天京之行中了解到,大燕這些年的軍事發展比較畸形,燕皇以真金白銀編練新軍,導致資源過分集中。只要把這兩支精銳解決,大燕國內就沒有像樣的部隊。尤其是在士氣上,更是毀滅性打擊。劉威揚的信心會被徹底摧毀,即便是有幾十萬紙面部隊,也起不到維護朝廷權威的作用。
不但要戰勝兩支部隊,還要把他們全殲在草原上!自從得知無定、神策兩軍出陣后,莫日根就堅定了這個念頭。他在家中反復推敲多次,要想實現這個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絕糧。讓這些沒見過血也沒吃過苦的老爺兵挨餓,很快就能讓他們土崩瓦解。
執行這個任務,自然非自己莫屬。只有自己知道這一切該怎么做,又該怎么保全自己。
莫日根見過大燕官僚的做派,對于此行并沒覺得有多危險。神策、無定兩軍確實很強,可是他們只強在正面戰陣。自己又不是和他們硬拼,兩支軍隊再強也沒意義。由于莫國丈父子把持朝堂賣官鬻爵,大燕地方官吏六成以上都出自這對父子門下。其當官靠的不是才干而是財力,當官之后想的也是回本而不是為朝廷出力。這就導致他們和下面實際處于對立狀態,官員與百姓立場相左,對于自己所轄地方也缺少了解。
包括邊軍在內,實際大多數基層士兵也貪財怠惰,有天水塞頂在前面,自己沒有壓力,對于職責就不會看重。邊地無數小徑,地方官大多不知。相對認路的邊軍,也懶得貓在這種地方受苦。由于這些年劉威揚打壓商貿,邊地商賈變少,攔路設卡抽分往往無利可圖。這些由商隊踩出來的小路根本沒人守,自己可以放心往來。
再者,就是大燕的上層也是自己的好助手。莫日根已經打聽清楚,這次是太子與二皇子共同從軍,這簡直是天賜良機。這兩個人的矛盾乃是天京百姓都知道的事實,讓兩人一起出征,他們的心思只會放在互相掣肘防備上,而不是戰陣。再說幾十萬人馬的軍糧開銷這是多大一塊肥肉,那位以貪財聞名的國舅絕不可能放過。上位者忙著爭斗、中飽,根本不會想到有人會來斷糧道。
等到自己先劫了糧食,再去界牌關鬧一鬧。不需要打破關城,只要在關外轉一圈,就能嚇得燕軍魂飛魄散。各路部隊會發瘋一樣保護太子,那位二皇子更可能趁機興風作浪,誰又顧得上自己這支人馬?
上次進南曜的時候,他與幾支馬賊已經建立了關系。襲擊糧草之后,再和他們會合,靠著軟硬兼施手段把他們控制在掌中,大概能湊出五千兵力。有這支人馬在手,大可以成為一支威脅燕軍后方的奇兵,不但不會覆滅反倒可能起到以弱勝強作用。
當然要做到這些并不容易,必須有過人的謀略以及極為出色的用兵手腕,確保部隊能夠時刻在掌握之中。除了自己,誰又能做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