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這些年沒有爆發大戰爭,天災偶爾會發生,但不至于今年的稅收就這么低了。
君臣兩人默契十足,周首輔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朝廷之弊在于官風不正,貪污腐敗之風盛行,政策失當,百姓受其累臣以為先要徹查經手稅銀的官員有沒有貪污,還要對現在的官員進行每季的考核,不過的官員就降職和留任,考核優秀的官員可以由吏部記下,等資歷到了就褒獎升官。”
朝廷中的官員聽到這話,心里頗有些心驚肉跳。官員之間講究黨派和裙帶關系,有很多的官員本身并沒有才能,或是死讀書沒有實際的操作能力。他們在官位上就是混吃等死,拿著朝廷的俸祿,瀟灑快活。
現在要是進行吏治考核,那他們不通通都要下臺了
反對,一定要激烈反對
朝臣激烈的反對,以戶部尚書為首。
建康帝看笑了“你還有心思在這說這些,朕看你是活膩了,五百萬兩銀子你以為你們戶部就沒有責任,是嫌朕沒對他們下死手”
“先把戶部尚書打入天牢,這次的稅收要是有你在其中攪動風云,朕非要將你凌遲處死”
戶部尚書一聽這話,立馬就把頭磕在地上,好歹是六部尚書,他的臉色蒼白在朝中還是沒有失態,似乎心中自有依仗。
建康帝無意識看了一眼太子,神色難測。
周首輔情緒穩定,繼續說道“另外稅制也需改革。苛捐雜稅太多,底下的官員就有機會渾水摸魚,把所有的稅收統一只收一次稅,這樣貪污的風險就小很多了。”
禮部尚書連留摸了摸胡子,他心里很是贊同。會試的主考官便是他,他也是第一眼看中了秦青灼策論的實質,吏治確實是重中之重。
連大人出列“臣附議。”
高大人和諸位清流官員同樣附議。
有人不甘心跳出來妄想改變皇帝的看法“陛下,季考官員太耗費人力和物力了,官員頻繁進行更替,對朝廷的穩定有礙,官員對朝廷的信心也會下降。”
李祭酒上前一步說道“太學中有很多太學生愿意來做官員,再說大楚還有諸多舉人沒有官職,臣想他們很愿意來當官。大楚不缺人才,只是尸位素餐、沐猴而冠、蠅營狗茍之輩把自己當個人才了真是恬不知恥”
跳腳的官員臉上一陣白一陣紅一陣綠,煞是好看。
建康帝看得神清氣爽,文官的嘴就是會說,只要不是用這嘴來抨擊他,建康帝心情還是不錯的。
金鑾殿上有眼色的官員都知道,這分明就是皇帝和周首輔唱的一出雙簧,君臣一心,他們還不如捏著鼻子承認。到時候具體怎么執行,又不是皇帝和首輔能決定的。
此事要從長計議。
下朝之后,宋閣老瞇著的眼睛終于有些睜開了,他大約有五十五歲了,在內閣不管事了,通常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現在就是等著年齡到了乞骸骨,自
己回鄉養老。
他對朝中的大事都是處于不沾邊的狀態。以前建康帝還很重視他,經常召他去中和殿議事。聽說有好幾次帝王說得正起勁,要詢問宋閣老的意見時,宋閣老已經昏睡過去了。
建康帝覺得沒趣,就對宋閣老淡了。
內閣之中,周首輔和建康帝處于蜜月期,君臣相宜。文次輔因為文壇的地位提為次輔,他性格謹慎,做事小心,基本上和周首輔沒有什么紅臉的地方。宋閣老曾經激烈的和周首輔對抗過,結果建康帝拉偏架,后來他佛了,他躺平了,他擺爛了。
秦青灼還在中和殿,身為起居注他一般都是站著的,他要是站累了就會靠著柱子上休息一會,或者去一趟茅房。
白公公也跟著建康帝一起上朝去了。
建康帝腳下生風回到中和殿。
他的臉上帶著愉快,看見秦青灼腳步頓了頓,他開口道“秦愛卿,今日朕采用了你說的方法,這是借著汝之的口說出來的,但秦愛卿放心,你的功勞朕一直記在心里。”
“多謝陛下厚愛。”秦青灼立馬行禮道謝。
他現在確實不該顯露人前,人前顯圣,也要有背景才好。他還是一個從六品的修撰,還是猥瑣發育的好。
建康帝滿意點點頭。
午時建康帝看奏折看煩了,他讓白公公把顧煦叫過來。
顧煦很快就跟著白公公過來了。
“拜見皇爺爺。”
“煦兒,皇爺爺身子不打爽利,你幫皇爺爺看看奏折,皇爺爺去御花園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