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以為這皇明軍校既然要辦,就要接受所有人報名。凡是新軍中的士兵,皆可以報名。至于各鎮總兵的子侄,也可以報名軍校嘛。國朝唯賢取才,朕相信他們也不會輸給普通士兵的。”
路振飛在官場混了大半輩子,如何聽不出天子的弦外之音?
天子讓各鎮總兵子侄去讀軍校,名義上是對他們器重,實則是收回這些武將任人唯親的權力。要不陛下為何要強調國朝唯賢取才呢?至于這賢與不賢還不是陛下說了算?路振飛相信,用不了多久皇帝陛下就能擁有一只絕對忠于朝廷的軍隊。而這只軍隊的各級軍官將都是皇明軍校畢業的學員,他們是毫無疑問的天子門生,將牢牢地綁在對天子的效忠鏈條上。
皇帝陛下這招釜底抽薪,真的是高啊!
“陛下放心,老臣便是肝腦涂地,也要為陛下練好新軍,至于皇明軍校之事,這幾日便會著手去辦。”
在路振飛看來,皇明軍校不同于一般的朝廷機構,其執掌者是天子本人。如此一來,那些御史言官即便想要大放厥詞,質疑皇明軍校的合法性也不知從何說起。
“有勞本兵了,朕等著好消息。”
“老臣告退!”
路振飛又沖朱慈烺躬身行了一禮,恭恭敬敬的退出殿去。
兵部尚書離去后,劉傳宗和趙信齊齊入殿。
“奴婢、微臣叩見陛下。”
如今他們二人的身份是東廠提督、錦衣衛指揮使。
這道旨意一出便遭到了御史言官的一致反對,但皇帝可以發中旨,不必經過內閣、六科。對那些言官的聒噪直接無視就好。
朱慈烺認為崇禎朝之所以會出現政令難以下達,圣旨不出紫禁城的情況,和崇禎皇帝荒廢東廠、錦衣衛有很大關系。
管理的核心是制衡與監督。自永樂之后,文官勢力便急劇膨脹,正是因為有錦衣衛和東廠監察,才能夠勉強壓制。
而崇禎登基后,輕信文官之言,荒廢了東廠和錦衣衛這兩大機構,等于是自斷臂膀,自絕耳目。
任何權力失去監督都會變得瘋狂,這絕不是朱慈烺希望看到的。
所以他要復起東廠、錦衣衛。文官集團們自然可以破口大罵,但這絲毫不會改變朱慈烺的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