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直播間的粉絲們,驚奇地發現自家樂隊這次整上新活。
回憶殺形式。
二選主題相關,幫助作曲的靈感,林琳瑯和初見鴉的回憶殺,直到初見鴉出場會開放彈幕。
為數不多的事業粉放心了。
為數稍微多一點的團粉樂暈了。
為數最最最多的初見鴉粉表示
好看愛看
主播摩多摩多米多面多
克洛醬的中二黑歷史還有嗎多來點多來點
“我們家的bda,真是最喜歡架子鼓的孩子呢。”
林琳瑯,11日出生,擁有希臘第十一號字母bda的英文名。
家族滿月禮抓周,飽受全部注目禮,天然翹發的嬰兒整個身體扒拉著小小的架子鼓模型,怎么也不放手。
父親想讓他拿研究儀器,母親想讓他拿紙墨筆硯,全部以失敗告終。
圍成一圈的親戚們對視大笑
“我們的bda,將來會成為鼓手嗎我們家會有一個音樂界的大師嗎”
五歲,林琳瑯開始學習架子鼓。
兩根鼓棒始終放在書包,上課帶下課帶,皮卡丘水杯的位置旁邊,永遠立著兩根和半身等高的鼓棒。
興趣班的老師贊不絕口,夸他很有天賦,天生擁有旁人怎么也無法追上的節奏感,穩定而爆裂。
鼓點本就應該主宰節奏。
林琳瑯笑嘻嘻地應下。
他報上考級班,每日放學后訓練五個小時,樂此不疲,從入門的一級慢慢開始,二級、五級、八級。
九歲那年,帶著滿手長期揮擊鼓棒敲鼓的水泡,接到他的電爵士鼓十級證書。
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
姓名林琳瑯,nabda
考級專業爵士鼓電爵士鼓
等級拾級,grade10
一路開心快樂,一路順風順水,大抵一切事物的起步都是如此,擁有一個光鮮亮麗的開端,就會相信自己能一直走下去。
十二歲,林琳瑯前往美國的音樂學院少年預科班。
下了飛機,走在截然不同的外語環境里,這時才知道世界上有許多同齡甚至更小的孩子,對架子鼓也有狂熱的熱衷,拜在學院大師的門下。
他的老師是搖滾樂頗負盛名的鼓手大師,被認為最適合架子鼓的黑人,所在樂團進入過搖滾名人堂,獲得過格萊美獎的最佳流行樂隊獎。
但這些他都不太關心。
狹窄蒼白的房間,除了緊緊貼在墻壁上的雪白隔音棉以外,空空蕩蕩一無所有。
這是林琳瑯的練鼓室,從未改變。
對于遠渡重洋學鼓的孩子而言,簡陋糟糕的環境是固有的基本法,甚至稱不上磨難一說。
林琳瑯早已習慣。
也許一開始初來乍到會有落差過大的失望感,但他天性坦誠看得開,不是刨根追底歇斯底里的人。
他知道的,自己和其他每一位師門的孩子不同。
老師有名,他卻不記得老師的名字,只有一個需要時才會提起的模糊印象。
同門眾多,他卻不融入任何同學的圈子,每次休假期,只靜靜地把自己關在練鼓室里。
少年匍匐在面前的鼓面,側頭,耳朵貼著鼓面,蓬松微翹的發垂落,拂在被錘敲得粗糙不平的鼓面上。
沒有鼓棒敲打的時刻,鼓面本該寂靜無聲。
轟
耳邊震得發麻,冰涼耳廓驟然升溫灼熱。
他卻分明聽見魔鬼咆哮怒吼的聲音,如同這魔鬼來自架子鼓本身。
切分
116分音符
底鼓單踩雙踩
“砰”
林琳瑯手腕一動,鼓棒翻花,落在鼓面轟然作響
還不夠。
facue、doubedragta。
架子鼓本身對他私語。
比鼓譜搶先一步,灌入耳中。
下一秒怎樣發力、怎樣落棒,每一面鼓面需要怎樣交錯的節奏,何時敲擊,又在何時結束。
他的靈魂從凡俗的軀殼筆直沖出,一霎化為雷光,與架子鼓的魔鬼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