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村子就這么大,出了點事情,各家都瞞不住。
舒卷覺得自己只要去打探一下,不難弄清楚是什么事情。
最好,還是去調查一下兩頭死豬的情況。
而另外一邊,關乎一個名叫“劉三爺”的情報。
這個人舒卷沒有聽過名字,只知道他在東村的義莊住過,而且過去是一位艄公。
東村,實際上并不是一個村子。這村子原來叫什么名字也沒人記得。
只清楚這村子里的人都姓“仇”。仇是一個少見的姓氏,所以舒卷也有點印象。
他知道這東村過去比較興盛,有一個很大的祠堂,人丁興旺,過去是一個大村落,后來遭了澇災,村子七零八落,姓“仇”的住戶都遷走了,那邊也只剩下一些廢墟。
后來那邊的東村廢墟也被推平了,變成了曬谷地,不過還有一些遺址保留下來。比方說,過去東村的亂葬崗。
小時候,舒卷和小伙伴們也時常在那里玩耍,想起來,大人們還警告過他們,不許在亂葬崗附近玩,據說,是那里鬧過鬼。
“這事……看來還是要問一下老嬸,她老人家一定比較清楚。”
老嬸這樣的農村婦女,加上又是本地人,對這些鬼神之說較為迷信,而且也知道不少當地的事情。
到了吃飯的時間,老嬸忙完農活,也就回家打算冼菜做飯。
對于兩個老人來說,做農活不過是賦閑在家的一種娛樂手段。
老人家喜歡白天干干活,跟鄰居街坊找機會閑話家常。平時“事稼穡,豐五谷,耕漁自樂”,讀讀報紙,看看電視,過著“采菊東籬、悠然南山”般的田園生活。
表姨一家在天京城里開了一家飯店,多次要把兩個老人接回去,但兩位老人家戀棧老家的祖宅,還有村落里的一草一木,怎么也不愿意進城。
“老嬸,問你一件事情?”
舒卷見老嬸回了家,就把關于自己想問的那件事情說了出來。
“我記得以前有個劉三爺,也住在村里,老嬸還記得嗎?”
“劉三爺?!”
老嬸先是有些訝異,好像有些茫然,不過很快琢磨過來。
“哦!對了,是劉三爺,哎呀,我這記憶,一時間還想不起來,是撐船的劉三爺吧,他年輕時當過艄公,專門在渡口渡人,說起來,五年前就去世了,那老人家都活了九十多歲,身子骨一直硬朗……”
老嬸記憶力實際上不是不錯的,關于劉三爺的事情還是有些印象。
要說原因,這位劉三爺在十里八鄉就是一個傳奇人物。
為什么這么說了,這也是與當地的風氣有關。
當地人認為,有三種人不得了,有手藝,也有能耐。
一種人是木匠,木匠古代被認為是手藝人,而且這行業內部有行事風格,擇徒有講究,所以也被認為木匠都有一些特殊本事。
最有名的就是關于《魯班書》之類的說法,說木匠能興土木,所有也有符咒厭法之類的手段。
還有一種人是常見的風水先生,這些人飄泊在外,靠算命、占卜、定風水為生,自然是本領非凡。
除外,最后還有一種人,也就是艄公。艄公和木匠情況相似,時常撐船渡人,營生艱難,但因為時常來回兩岸,于渡口游蕩,也有了一些非凡的本領。
在舒卷看來這很有可能只是民間穿鑿附會的看法,但這一次,他并不這么認為,自從小猴子為他展開了另外一扇門,讓他知道這個世界并不平凡。現在的他,也覺世間的神鬼之說也不見得都是荒誕不經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