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來大師姐說阿正是天生劍心,他還從未親眼見過天生劍心之人,也不知是否真和傳說那般玄乎。
兩個還不及劍高的小團子手拿樹枝當劍,同時起勢。
左邊的阿圓剛起勢就忘了動作,偷瞟向旁邊的哥哥,阿正的動作流暢標準,手里仿佛拿著的不是樹枝,倒真像是提著一把劍。
院里無風,落葉鋪在地上仿佛橙紅的地毯,阿圓腳邊的落葉紋絲不動,而另一邊,阿正腳下的落葉,卻隨著他手里樹枝劃過的方向,仿佛被無形的風帶動,輕微地卷動著。
無風起劍意。
守拙眼神微凝,目光鎖住阿正的動作,靜靜等待他的最后一刺,完成這套完整的“飛鶴踏云”。
阿正的腦海中響起娘親提醒他的要訣,“提氣沉腕,摒棄雜念,心眼合一”,很快又進入到昨日那忘我貫注的狀態中,握緊樹枝根部,盡全力往前一送。
一道無形的劍意破空擦過守拙的耳廓,打中他身后飄落的一片樹葉,同時“咔嚓”一聲,阿正手里的樹枝斷掉了。
在天邊亮起第一道微光時,方遙按時趕到了順梁城。
一進城門,方遙就感受到了跟以往不太一樣的氛圍。以前出任務時,她也曾來過順梁。在她的印象中,順梁是一個南北必經的城池,繁榮興盛,集市燈火徹夜不熄,
可是如今清冷了許多,尤其是整條大街上,來往行人中竟不見一個孩童。偶遇一個懷抱孩子的婦人,她把孩子里三層外三層地包裹著,悶在懷中,神色惶恐又緊張,步履匆匆。
在集市大街的各處都張貼著懸賞公文,內容跟求助信上的差不多,懸賞萬金及三千靈石,以求誅殺城中近日作惡的妖物,找回失蹤的孩童。一個凡人城池能拿出三千靈石來懸賞,幾乎已經是下了血本。
方遙先拿著求助信,去了順梁官府。官府衙門口跪了一地的布衣百姓,府前守門的官兵一臉不忍之色。
方遙剛一走近,官兵就留意到了她。她一襲道裙雪白,腰負長劍,眉眼清泠,發間沒有過多的墜飾,素似皎月清風,周身氣質難掩,一看就不是尋常百姓。
那官兵主動跑下臺階,有些激動地試探問“您可是金陽宗來的仙長”
方遙搖頭“我是靈霄宗中人,為求助信而來。”
官兵有些驚訝,沒想到這先來的竟然是靈霄宗的,連連道歉“冒犯仙長了,是小的眼拙,您快請進”
方遙跟著官兵進了衙門,門口另一個守門官兵趁勢安撫大家“我們知府大人請的仙人道長已經來了,大家稍安勿躁,這外頭地涼風大,還是快回家等消息吧”
然而在場的百姓并未有一人離去,臉上皆有些絕望的空洞和麻木。
“修士來了一波又一波,有什么用那妖物不照樣在到處劫掠孩子。”
“對,別想再誆騙我們,什么時候見到孩子我們再走”
“求求官老爺,救救我的孩子”
官兵無奈不再相勸,任憑他們在官府門口跪著。
另一邊,引路的官兵偷偷打量方遙,他以為靈霄宗至少會派幾個人來,沒想到只派了一個女弟子前來。先前也有不少散修被這高額懸賞吸引而來,結果到現在都下落不明,八成已成了那妖物的腹中餐,也不知這位女修能不能行。
官兵正擔憂著,忽然聽到她問“你們給金陽宗也送了求助信”
“是啊仙長,我們十日前就已給金陽宗遞了信,可不知為何遲遲未派人來。”
方遙先前還在納悶,這順梁明明離金陽宗更近,當地官府為何舍近求遠,去向靈霄宗求助,原來他們已經向金陽宗遞過消息。
每個宗門都有義務保證周圍的凡人城池的安全,金陽宗不知出了什么紕漏,竟然放任順梁鬧妖這么多日,無人過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