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把肉松,配上幾把炒米,放水壺里添點水,就掛在身上或馬鞍上,晃啊晃啊,等過小半時辰,就成了一壺肉松粥。
吃上一碗,能管半天不餓。
雖然難吃了點,可是扛餓,而且有人連續幾天都只吃這肉松粥,發現人絲毫沒有變虛弱,依然龍精虎猛。
“每人十五斤肉松夠了嗎?”
“夠了,每戰兵五斤牛肉松,五斤羊肉松,另外五斤豬肉松,而輔兵是五斤羊肉松,十斤豬肉松。重騎兵和陌刀兵,都額外再給五斤牛肉松。都已經制作完成,且按將軍的命令下發給了所有將士們。”
“很好,既然還有豬羊,那就再加緊弄一批出來,讓輔兵帶著。”
羅成對加工進度很滿意,幾萬人一起努力,效果還是不錯的,犧牲了口感后,量得到了保證。
“馬、騾、驢、駱駝,能帶多少就帶上多少,帶上這些牲口,不但能幫著馱運物資裝備,還能載人,關鍵的時候,也還能做軍糧。大家得做好心理準備,咱們這次是要深入敵后,轉戰千里,所有這個糧食能多帶點就多帶點,別指望著后面會有供給,除了咱們自己,誰也指望不上。也別指望著能就地補給,高句麗這破地方,窮的很,我們一去過,肯定各地都會堅壁清野,到時想就地補給會比登天都難,咱們還是趁早斷了這念想,早點準備充足的好。”
“將軍說的有道理。”魏征也道,“咱們就按將軍的話去做,多帶點肉松、炒米,這樣能節約不少運力,少運糧食咱們多運軍械武器,到了敵后,不但糧食難補給,這武器裝備就更難。而且咱們還得罪了那衛尉寺卿,所以也更別想著他到時會給咱們補給,趁現在這玄菟城還在咱們手上,城里的武器裝備,能帶走多少咱們就帶走多少。”
在羅成的這種思路之下,左五軍現在是武裝到了牙齒。
原本府兵每火十人備六匹馱馬,而羅成這里,現在是每個戰兵一匹坐騎兼一匹馱馬,然后輔兵直接不要馬車了,全改成裝備駱駝、馬、騾、驢,大量裝備。
每個士兵的弓箭準備量是三百支,足夠打上十幾場戰斗。
原本攻下玄菟幾城后,倉庫中有大量的物資糧食,可現在羅成這么一弄,幾乎搬空了。
就這樣,時間到了四月初。
各路大軍集結懷遠,而原本就駐扎于遼河一線整編而成的左六右六兩軍,則也順勢自北路渡過遼河,進入遼東。
左六軍大將李景,右六軍大將羅藝。
兩位軍主大將,一個是羅成老師,一個是羅成的叔父。就在不久前,張須陀給羅成回信,說贊成他拜李景為師學習兵法,羅成拜李景為師也不是就要跟他脫離師生關系,所以張須陀并不反對,還對他說了許多李景的厲害之處,讓他好好學習。
兩位大軍先后渡過遼河入遼。
入遼后,李景進駐蒼巖城,而羅藝進駐了南蘇城。
隨著兩過河而來的還有朝廷的不少人,其中就有衛尉寺卿李淵。
李淵親自前來,過來負責給羅成的左五軍補充軍械糧草,然后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過來接收三城七堡的所有繳獲物資錢糧以及人口、戰俘。
來之前,李淵早已經打聽的仔細,玄菟城中有大量的物資裝備,光是羽箭就足有三十多萬支,各式甲上萬套。而糧食,也有十幾萬石,更別說數萬人口,幾十萬牲畜。
李淵入城,李景和羅藝陪同,后面還有左五軍新任愛降使宇文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