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收錢的內侍省的那些宦官們拿筆登記的手都酸了,那邊數錢的宦官也數的手軟。
而在另一邊,宮中午餐之時,還有一場別分生面的相親會。
皇帝把那些年過二十五歲的宮人,尤其是一些已經因戰火聯系不上家人的宮人們安排相親,身家清白,品性良好的官宦子弟、豪強士族子弟,甚至是普通良家農夫自弟,都有機會在午餐時參加這場相親會。
這個相親會最特別之處,不是來吃午餐相親的人挑選這些宮人,而是由這些宮人挑選這些年輕的子弟。
宮人若挑中誰,然后安排那男子過來相見,只要男子不拒絕肯同意,這事就算同意了,會由宮里到時做為她們的娘家人,把她們嫁出去。
男家準備娉禮過來,宮中為宮人們采辦嫁妝,然后下嫁。
這是由嬪妃長孫氏提出,然后皇后單氏主持,四妃協助的一場后宮活動,得到了羅成的大力支持。
開放皇宮大內,甚至還搞相親,買御物,這些事情在不少大臣眼里很出格,認為有失體統,讓普通百姓也都進大內參觀,這樣便失了皇家威嚴。
可羅成說服宰相大臣們的理由很簡單,他此舉并不為斂財,只是想拉近下與百姓的距離,讓大家對大秦朝,對大秦皇家與百官們,更親近。
至于售賣御物和賣門票的錢,也不會用來修建宮殿,而是要在洛陽城設立一些救濟孤寡老人的養老院,救助孤兒棄嬰的撫幼院,建立收葬無后之人的公墓園等。
羅成甚至已經決定,這皇宮開放不僅是搞一次,以后每年都搞一兩次這樣的皇宮開放日,讓百姓能夠進入皇宮參觀,而售賣御物、宮廷午餐也可以一直搞下去,所得收入皆用來救助孤寡棄嬰,收葬無后的窮人或客居洛陽的商販士子等等。
他還要求各地官府衙門,也應當每年都搞衙門開放日,讓百姓得以參觀神秘的衙門,甚至每年搞幾次公開辦公日,讓百姓能夠近距離的觀看到衙門是如何運作,官員如何辦公的。
“之前蕭侍郎提出的洛陽紫微宮全面修葺計劃,說預算要約一百萬貫錢。”
洛陽之南,洛水河邊。
皇宮大內開放給百姓參觀,皇帝卻來到了行宮顯仁宮。
這是隋朝修建的行宮之一,行宮不大,卻保存的很好。
“一百萬貫多嗎,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去年光鹽稅就收了一百多萬貫,不多。但朕要說,一百萬貫是一筆大數字,一個有百畝地的自耕農家,就算是豐年,天下也太平,可一年所得若再除去開銷花費,都未必能積攢下十貫錢。”
“一百萬貫啊,這得是多少小農一輩子積蓄?”
蕭瑀道,“陛下,洛陽紫微宮是皇宮大內,如今陛下的家,不修也是不行的。”
“修可以修,但這錢不是這么花的。朕其實有一個辦法,既能修葺皇宮,又能省去這一大筆錢。”
“陛下,可是向天下富戶大商勸捐?”陳叔達問。
遇大開支時,向那些大戶富商勸捐,這是很常規的手段了,商人大戶明知這很不公平,可也沒辦法。
只是這次,皇帝卻是搖頭,“不,勸捐其實就是敲詐,這很不好,我們不能開這樣的頭。”
“那如何解決這一百萬貫?”陳叔達不解。
皇帝便道,其實一百萬貫這個預算是有些高的,如果換個辦法,能大大降低費用。當然,若是直接換個方式,便能一文錢不花。
羅成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跟他賣御物一樣,本來一匹上等的好馬,在邊市大約能值十多匹絹,到了中原,能值二三十匹絹,但是皇宮御馬廄里的馬出售,便能賣到一百匹絹一匹馬,還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