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情報嚴重滯后,就是一些錯誤的情報,而頡利做為聯軍總帥,其制定的決定,卻是基于這些真真假假情報做出的,情報若是錯誤的,其決定當然也就大有問題。
他還不知道,大利城損失五千騎后,懷戎又損失五千了。
而他更不知道羅嗣業擊敗柴紹后,已經一路向西,甚至都殺到靈州去了,他還派了五萬大軍去尋找追擊羅嗣業呢,那五萬人馬,現在已經越追越遠,嚴重與頡利的云中本部脫離了。
至于他派去增援劉武周的五萬人馬,現在也還完全不知道雁門一帶的局勢變化。
“我也覺得他們是繞道過來的,趙貴的主力肯定還在圍攻涿郡城。”
基于這個認定,頡利認為可先分兵去擊潰這支輕騎來援的秦軍藩部,同時派兵繼續猛攻云中,既然已經接連拿下了牛皮關和恒安軍鎮,剩下一個殘破的云中城已經不可能再堅持下去了。
“既然他們千里來送,那就先吃掉他們!”
頡利始終認為,不過八千胡騎,沒有步兵的支援,尤其是秦軍那精銳步兵的支援,大賀咄羅和可度者的這八千輕騎,不堪一擊。
畢竟,就算他幾次分兵,現在云中城下,依然還有八萬騎之多。
哪怕這段時間確實也折損了近萬人,其中不少是因酷暑病倒的,但依然還有十倍于來援秦軍輕騎。
頡利派出自己的兄弟,統領三萬騎去吃掉那八千輕騎。
此時。
頡利的另外兩支五萬人的軍團,一支還在敕勒川漫無目的的尋找著羅嗣業的主力去向,他們的游騎發現了一些蹤跡,顯示著羅嗣業在大利擊敗柴紹后兵分兩路離開,其中一支往西而去,一支向北而去。
根據對痕跡的研究,他們發現向北去的那支兵馬數量更多,而向西的略少。
最后他們得出結論,羅嗣業應當是率主力經白道入武川,然后向東行撤返回范陽了。至于向西的痕跡,因此是羅嗣業派一支輕騎在繼續追擊潰敗西逃的柴紹所部。
直到此時,他們都并不知道大利城這場秦唐伏擊戰的具體過程和結果,只知道唐軍在此大敗,并不知道他們已經敗的完全失去了戰斗力,甚至超過五萬人被俘,三千人被斬殺。
那位統領這五萬突厥軍的康蘇密思慮再三。
“大汗令我率軍追擊羅嗣業,既然如今羅嗣業倉惶出塞逃循,那么不管他怎么逃,我都應當帥軍繼續追擊,傳令全軍,出白道追擊。”
有人問,那西面呢?
“大汗之前派人過來,說已經傳令給欲谷設、郁射設和步利設三設,讓他們三人各率本部的一萬帳人馬南遷至勝州、豐州、靈州安置放牧,那邊就交給他們好了,我們只管去追羅嗣業。”
康蘇密率領五萬騎便向北經定襄出白道過武川,然后一路向東追擊,卻不知道,他所追的根本不是羅嗣業的主力,而僅是羅嗣業派三千所部押送的五萬余柴紹軍俘虜而已。
而另一支南下雁門的五萬人軍團,由結率設率領,其兵馬五萬人沿桑干河南下,經白狼塞南下,結果突厥軍紀太差,一路搶掠。路過神武城時,結率設居然跟劉武周手下的神武城守將高滿政起了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