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是以武入相的上將軍,武人宰相行事自然也有武風。
辦起事來講究的就是令行禁止,不容含糊,而且是風風火火。派駐衛營府兵,放糧賑災,重新恢復各地官府衙門,巡撫兩湖動作不斷。
江陵城。
城中的皇宮,此時已經被改為皇帝的行宮江陵宮。秦瓊的巡撫衙門,設立在外城之中,與三司衙門一起。
后衙廊廡下,一張桌案,幾把椅子圍在一起,桌上泡著壺茶。秦瓊、黃君漢、許紹、許智仁、杜之松、翟摩侯等一群人就這樣圍坐在那。
“某出京之前,陛下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就兩湖熟,天下足。”秦瓊捧著杯說道。
許紹花白的須發,眼下改任湖北道左布政使,他在江漢任職多年,甚至本也是這邊的人,對這句話大為不解。
“秦相,八百里洞庭湖,水患無窮啊。咱們這里,過去向來窮困,除了南郡的條件好些,其它地方都很窮,洞庭湖南面更窮。這兩湖熟,天下足,何來?”
許智仁也道,“我只聽說過蘇湖熟,天下足,未聽說過兩湖熟,天下足啊。”
蘇熟,便是指的蘇松太湖一帶,那里現在是江東節度使沈法興的地盤。
許紹籍貫安陸郡,祖父和父親都曾任過楚州刺史,他此前為夷陵通守,可以說對于江漢一帶比誰都了解。
別看著兩湖有洞庭湖有荊江,北面還有漢江,說來也是既有江湖平原,又有水運優勢,可實際上,荊江南的洞庭湖也好,江北的不穩定河湖也罷,一直以來并不是友好的,甚至是災害頻繁的。
荊江兩岸等千湖遍布,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澤,其實都是由洪水導致。甚至許多湖泊,都是不穩定的,實際上就是洪泛區。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關鍵還是在于治水不利。
雖說江陵一帶古為荊州,也曾是天下要害之地,歷朝都是花費很大力氣治理,但也只是對江北一帶有些成效,其治理的方法也簡單,就是修堤,盡量的把水攔到江南去,不到江北來。
這也正是過去江北的大湖云夢澤不斷縮減最后消亡,只有在大洪水時期,江北才會出現一些洪水過后的湖泊原因。
而對于荊江以南地區,基本上就治理力度小,因此一有大水便泛濫,洪水泛濫過后,便會形成許多淤積地帶,因此湖泊沼澤密布,形成一片難以居住和耕種的地帶。
“荊江一帶水災頻繁,河水泛濫,又導致河湖淤塞,因此說兩湖熟天下足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