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從襄陽到蔡河,一路上有許多水壩、陡門等,并不能直航,但通過分段運輸等方式,依然實現了運河水運,大大方便了河南與襄漢之間的溝通。
歷史上,宋朝在這挖的是襄漢漕渠,但他們失敗了,因為按他們的設計,得把啞口挖低七丈,雖說啞口并不算長,但就算挖深七丈,也會面臨每年很長時間水不足的困境。
因此最后這條漕渠,實際上在過啞口的時候,是需要下船車馬轉運過山的。
但是在后來的中國南水北調工程里,通過修建丹江水庫,使的過啞口僅挖了兩丈深,就使南水北調了。
正是在這種思路下,朝廷前幾年按皇帝羅成的思路,集中了許多水利和工程專家們,最終通過復雜的水利和運河技術,只把啞口挖了兩丈,便成功的讓水渠溝通了蔡水,也不用再擔心漕河缺水。
洛陽到潁川蔡水已經實現了溝通,而蔡水又聯通了漢水,因此若江漢運河再打通,那么從江陵到洛陽,就有了一條黃金水道,劍南、巴漢,荊湖,甚至是黔中、云南以及江西等地,以后的錢糧賦稅、商貨等進入洛陽都極為便利,連關中都可以通過灞丹漕河進入白蔡運河入洛。
這年頭,運輸還是主要依靠水路,能通水運,那么運輸成本和效率都將大大提升,這根本就是這個時代的高速公路,一條運河的打通,帶來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很好,告訴秦瓊,朕可是記下他的話了,年前要看到江漢運河的暢通。為了迎接這條運河,朕決定在運河的東面潛江入漢江口,設立一個新縣,就名潛江縣,建立一座新的縣城,打造一個運河碼頭。”
歷史上,宋人用十萬民夫,硬生生的把一百二十里方城啞口挖低了七丈,結果最后卻無水可通,于是還是無法通航漕運。
可朝廷幾年前挖通了白蔡運河,只在啞口挖了兩丈,利用的是丹江水,這兩年都還沒有出現缺水不能通航的情況。
現在挖江漢運河,挖的還是以前舊運河故道,主要還是疏通,可以說要輕松的多,根本沒有技術上的問題。
“待江漢漕河開通,到時從洛陽通航潁川,再經白蔡運河過南陽抵襄陽,襄陽再自漢江抵達潛江,然后由江江漕河直抵江陵,再下巴陵湘江,一直抵達五嶺,經靈渠到嶺南廣西桂林,然后沿漓江入郁江,再直入南海郡,到達南海港。”羅成越說越興奮,可以預見,這條水道打通,那就將是一條真正的西部黃金水道,東部有南北大運河,東西有黃河、長江、淮河水道,更東還有海上航線,但在西邊,南北卻還缺少快捷的溝通水道,尤其是缺少一條能把京畿、荊湖、巴蜀、嶺南溝通起來的重要水道。
白蔡運河開通后,其實這條水道已經打通了,但現在江漢運河要是再打通,就能縮減一千里水道,這一千里可是非常重要的。
西部大運河打通,荊湖若是再治理好,那么荊湖這片地區,將立即騰飛,成為真正的天下糧川,能產糧,又易運輸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