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中原,這里雖然也不錯,可咱們家在中原,祖墳在中原。叔,上面下通知了,各屯民兵們馬上要秋集,我估計是要打仗了,聽說中原新增派了一個軍過來,還拔了許多軍費,估計是到反擊的時候了。”
“我希望能夠立功,到時說不定就能重回中原。”年輕人對老漢道,“我聽說張士貴在西域龜茲之戰中就立了大功,如今不但免去長流身份,還被授封為姑墨郡溫肅縣尉了。”
老漢當然知道張士貴,他與張士貴還曾同殿為臣。
“你還年輕,不愿意以后這一生就荒廢在這里,我能理解,不過自己要多加小心。而且你也要有個心理準備,不管怎么說,我們宇文家不比張士貴等人,朝廷對我們的不信任更深,也許你付出十倍的努力,都不及別人,明白嗎?”
“叔,我知道了,就是待我離家后,我屋里的那婆娘和娃兒你和嬸子幫忙照顧下。”提到屋里的那高句麗婆娘和年幼的孩子,宇文承都有幾分無奈,當初他輾展投到竇建德麾下,可最終還是在與秦軍大戰時,被李玄霸擊敗生擒,最終他被長流安東。
來到這里后,也無奈的接受了官府分配給的高句麗女子為妻。
曾經以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在這個邊荒,與一個自己看不上的異族女子生兒育女,就這樣一輩子,可誰能想到,如今還能有機會重返中原呢。
叔父宇文士及似乎愿意與南陽公主就這樣呆在這安東,滿足于當一個教書先生,做一個小小鄉亭長,但他還年輕,他不想一直留在這里。
可是做為弒君者的兒子,未來很迷茫。
安東衙門已經下了民兵秋集令,宇文承都還是想要試一試。
幾天后。
秋收完畢,屯民們也把曬好的皇糧、統購糧上交了,余下的糧留足了口糧存在地窖糧倉里,其余的都賣給了糧商。
在這秋收的喜悅氣氛里,宇文承都騎上馬,帶著臨安屯的三十個鏈枷民兵,騎著馬扛著鏈枷踏上了前往郡城秋集的路。
身后,那個高句麗族的妻子帶著一對年幼的兒女,與其它的屯里人一樣,站在門口為自己的丈夫、兄弟們們送行。
帶方郡,漢城。
徐世績再次移駐漢城,還有一萬二千新移駐來的府兵。
太守府中,徐世績正對著地圖做部署。
“這次咱們兵強馬壯,又糧草充足,如今秋高馬肥,正是出擊的好時候,某計劃擬兵分九路,并以各地屯莊民兵協從輔助,狠狠的捅百濟幾刀,咱們這次進攻,不以攻城奪地為目標,咱們就是搶,搶掠鄉村。今年我們秋收要早點,而百濟大多才剛開始秋收,所以如今百濟的秋糧大多還在田里,還在鄉村,所以咱們首先搶糧、搶人。”
精銳的大秦府兵帶著驃悍的民兵,不去打百濟城池,卻要去搶鄉村,一群軍官們站在那里,都覺得是殺雞用牛刀,這不擺明了要欺負百濟人嘛。
“這是圣人的旨意,咱們打仗,得打賺錢的仗,別看圣人給我們拔下千萬,但這只是本錢,不是讓我們花掉的,我們得賺更多回去。圣人說了,滅百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家也別想著跟程咬金一樣一戰滅國,咱們慢慢來,今天捅他幾刀,明天再割他幾塊肉,此消彼長,到時咱們吃肉吃肥了,百濟卻失血衰弱了,到最后,輕輕一推他就倒了亡了。”
“擬一個作戰計劃給我,要快!”徐世績對那群將領道,“還要仔細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