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駕經過,偃師縣肯定不敢怠慢的。”
重新回到路上,羅成繼續往鄉里走,來到一處村莊。
先前去迎接過圣駕的村民們沒料到皇帝居然會到來,激動的又全都出村跪拜。
“快快請起,平身。”
羅成伸手招來村里的村長和民兵隊長以及村里的小學堂校長,讓他們陪同。這是一個不小的村子,約有二百來戶,村子建在一處土崗之上。
皇帝一邊聽著村長有些激動的語無倫次的講解著這個村莊的歷史,一邊細細的打量著這個村莊。
村路新修過,很平坦。
村里的溝渠也都掏過,很干凈。
甚至村民們的屋子也都修過,看不到那種亂糟糟的鄉村模樣,也看不到污水橫流的污水溝,更別說什么牛屎豬糞滿地,蒼蠅亂飛的情況了。
“遠親不如近鄰!”
“溺女嬰豬狗不如!”
“勤勞致富、勤儉持家!”
羅成甚至還發現了村里的屋墻上,甚至還用白灰刷了不少標語。
“這是縣里要求的嗎?”
村里的小學校長,一名身著儒袍長的很瘦的老頭便上前應聲,“這些是小民按縣里要求所寫的一些勸民語。”
勸民語,便是勸民勤勞、善良、節儉、守法,對一些村民惡習的勸諫,比如溺殺女嬰棄嬰,甚至有賭博等。
“村里以前有溺嬰的陋習嗎?”羅成問。
校長點頭,說過去大家日子苦,若是女孩生的多,養不起便會拋棄或是溺死。村里甚至還有一座女嬰塔。
羅成聽聞,便讓這個校長帶路。
女嬰塔在村后山里,說是塔,其實就是相當簡陋的一個約丈高的亂石堆,里面留了幾個洞,塔式形狀,做七層樣。
校長也說不清這個女嬰塔是什么時候建的,只知道代代相傳下來。村里有溺死的女嬰便會送到這里,拋入那石塔內,誰也不知道這塔里究竟有多少溺死女嬰的尸骨。
羅成聽了心情很沉重,他知道溺嬰這種陋習確實很常見,百姓們又沒有什么避孕知識手段,結婚娶親又早,于是便一直生。可窮人家生容易養卻不易,更別說許多人把女孩視做是陪錢貨,畢竟最終要嫁給別家,甚至還得給女兒準備嫁妝。
于是好多人在家里已經有了幾個孩子后,再生下女嬰往往就會直接把女嬰溺死或者是拋棄。
若是送人的,這還算是很仁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