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羅成,回到行宮,脫下天平冠,換下袞龍袍,都覺得長松口氣。
這簡直是比登極大典還要隆重的一場典禮儀式。
今天這個儀式,不僅僅是諸藩國國王、王子、使臣來前來觀禮,朝廷還特意把二王后,也就是前三朝的皇家后人都找來了,隋朝的楊暕,這位隋朝最后一位皇帝,將天下禪讓與了羅成。
但隋以前,正統是哪個王朝?
兩漢之后便是兩晉。
西晉之后雖有五胡十六國,但無疑雖然當時正統的西晉雖亡,可司馬氏南渡建立東晉,中原王朝正統自然是在東晉。
不過后來劉裕篡奪東晉朝廷,建立劉宋。
此時,南有劉宋,北有北魏。
雖然北方也曾有后趙和前秦統一過北方,但還沒進入南北朝時代,東晉還在,正統也還在。
東晉亡,劉宋立,此時北方則是北魏天下,正式進入南北朝時代。
按說,東晉被劉宋取代,正統應當是在劉宋繼承了,可偏偏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后來統一天下的隋朝,他是自北周禪位過來的,他繼承的是北魏、西魏、北周這一脈。
而秦又是接受的隋禪位。
因此,先前曾有不少爭論,有人認為兩晉正統性自然沒爭議,可兩晉之后,占據北方中原的北魏,應當是正統。
當然也有些人認為,正統應當是在南朝這邊。
可如果這樣算,大秦的正統性就不太好弄了,畢竟大秦繼承隋,隋繼承周。
在秦以前,魏周齊隋,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因此都極力推崇北朝為正統,甚至就是歷史上的唐,都也一樣推北朝為正統,因為他也是北朝這一脈出來的。
到后來官修史書之時,為了解決這個爭端,于是就奉南北朝共為正統。
而在當時,北魏漢化改革之前,不論南北,大體上都是承認南方才是正統的,這不僅是因為歷代相承的緣故,還因為當時代表華夏文明精華的漢魏禮制、朝儀、制服、門望、田制官制等都在南朝繼承。
不過待北魏馮太后和孝文帝改革后,便扭轉了蠻夷的形像,他們積極漢化,使的北方的士大夫認為夷入華夏則夏,北魏文章典制很快齊備,后來便有了北朝之稱,北南朝的稱呼,就標志著雙方的互相承認了。
故此有了雙正統。
只是后來北強南弱,才漸有了北朝為正統的聲調。
南北正統之爭,直到上泰山前也沒爭出個結果,畢竟朝中許多官員貴族皆是北方人,從東晉衣冠南渡,到后來隋一統天下,這中間相隔太久了,就算已經不再是南北互相敵視仇罵的時代了,可如果承認南方才是正統,那么這中間太長的歷史,這些北方人的祖上,可就不免要落個從賊淪賊等名聲。
故此,這個爭論,可是絲毫不能相讓的。
最后還是皇帝羅成拍板,就按南北朝雙正統算,反正朝廷之前也是采取了這種主流觀點,開始在修南史和北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