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成為了一對死敵。
百濟底層百姓的新福利都來自于搶地主豪強們的,他們不可能再跟這些地主豪強們再走到一走,走到一起,就意味著他們新到手的福利將沒有了。
地主豪強數量少,他們雖然有錢有勢力,可現在百濟朝廷被端了,他們能利用的也只有下面的百姓,可百姓又跟他們割裂了,就意味著他們再無翻身的力量了。
羅成抬頭。
“移民的事情準備的如何了?”
“到現在為止,已經向百濟故地移了十余萬人過去,主要是從山東和淮南還有河北遷過去的,但現在馬上過年了,因此已經暫停移民了。等年后,將組織第二批移民,第二批也有十萬人左右。只要一切順利,基本上每個月都能移十萬人過去,到明年末,就能移過去至少一百萬。”
“百濟那邊接收的過來嗎,能否妥善安置呢?”羅成又問。
“長孫無忌和單雄信搭檔的挺好,沒什么矛盾,現在那邊的軍府已經部署好了,第一批十萬移民,差不多都是安置在五個郡城和下面的縣城。下一批移民,則會安置到郡縣交通線上。”
“房屋呢?田地呢,這些都準備好了嗎?吏部是否把官吏也都配齊了?還有移民過去后,各個屯莊是否能夠馬上建立起小學堂,能否配齊先生,是否能保證初小三年的免費教育?”
“我相信長孫無忌他們的能力,目前來看,一切都還是很順利的。而且,安東的徐世績,這幾年在安東已經初具成效,現在也開始幫帶百濟。”
羅成便對他道,“我老師已經又向我上了道乞骸骨的致仕表章,說年紀大了,身上傷病多,已經沒有精力主持樞密院了。我本來想要強留,可據太子說,這段時間老師已經臥病不起,門都出不了,軍醫院長孫思邈奉旨前診治,上奏說雖大礙,但不能操勞,得將養。”
皇帝有些感嘆,張須陀也是當世之猛將,當年在河南,簡直就是救火隊長一樣,撲滅了無數的農民軍,曾經五騎萬兩萬,幾百破十萬等,然則創下不敗神話的同時,也終究是負傷無數,如今老了。
“我準備讓宋帥接任樞密使,再把徐世績從安東調入朝中,任樞密副使!”
宋老生打仗本事未必很強,但他之前一直是羅成的副帥,資歷老,也是開國元勛,現在張須陀離開樞密院,羅成便讓他來接掌。
樞密院另兩位副使周德威和程咬金,都是大將之才,但卻并非名帥。其實論起來,最適合接任樞密使的應當是李靖,或是羅藝,可李靖還在嶺南,現在嶺南局勢雖穩,但俚僚也并未真正歸順,朝廷還在醞釀著一波改土歸流,離不開李靖這樣的大將坐鎮。
“那安東由誰來接管?”
“王君廓如何?這家伙本事還是挺強的。”
“臣堅決反對用王君廓掌安東道,圣人莫忘記此人先前曾謀反。”馮力士大聲反對。
“那柴紹呢,他也有些本事。”
“不妥,柴紹原是李淵之人,雖如今歸附也立有功,但時間未久,人心難測。”
羅成點了點頭,又思考了其它人選。
“不如就調來整任安東道左都督,調段志玄任右都督,再調翟讓任左布政使,調宇文士及任右布政使,調東萊太守牛方裕任安東左按察使,鴻臚寺少卿趙德楷為安東右按察使。侯君集任樂浪郡太守,楊師道任帶方郡太守。”
馮力士注意到,原本徐世績在安東,是任左都督兼樂浪太守,并加宣撫使銜的。可現在,來整只任左都督指揮使,并沒有加宣撫使銜,也沒有兼樂浪郡太守。
這意味著,安東道將重新回歸到三司衙門各司其職的分權格局,不再有人加宣撫使或經略使等使職凌駕于其它三司使之上,也不再兼任太守,增重其權了。
這種變動,似乎也意味著皇帝認為如今的安東道,正式步入常態,已經沒有必要再額外授權。
“臣馬上召中書舍人前來草詔!”馮力士道。
皇帝只是點了點頭,重又把目光移到面前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