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菩薩派人去傳令各部,召瀚海郡回紇九部受封的封侯與騎士們前來。
“讓他們前來瀚海城接受圣人的封賞,同時前來會盟領職。”
劉都尉便讓趙大有前去那山谷立起大秦的紅旗,宣布此地便是大秦漠北道瀚海郡城了。
足有百丈寬的娑陵河面,此時早就冰封一片,要到四月的時候才會解凍化冰。這條大河結冰的時候,相當于一條寬闊平坦的大路。而解凍的夏秋季,又可以通航。
尤其是沿著這條大河往北海去,翻越雪山山口,是前往北邊重要的通道。
菩薩不得不感嘆,這個劉都尉眼光很準,一下子就挑中了這么重要的位置,既利于控扼交通,又便于守衛。
漠北有四大河一大湖。
除了娑陵河這一漠北中心的重要河流外,則是往北流的三大河流,東面有望建河,其源頭發源于同羅河上游狼居胥山另一側。
漢代時匈奴曾建汗庭于此山下,名稱狼居胥山,翟去病大破匈奴,曾經封禪此山,成就封狼居胥的偉名。
此山也曾一度是漠北的中心,不過如今漠北郡城設在了原薛延陀所在的郁都軍山下,在其西面的嗢昆河畔。
狼居胥山西面發源了同羅河,如今是同羅部所在之地,而其東面發源了望建河,一直往東北流,經過俱淪泊(呼倫海)后匯入了其它河流,在大鮮卑山(大興安嶺)西側山林間穿行,到達北邊外興安嶺山南,匯合幾大河流后往東南流,一直往東數千里改稱黑水,匯入大海(黑龍江)。
這條長達數千里的望建河,回紇人也稱之為槍河。
而北海還有一條源出的河流,一路向北注入了冰海,那條河被稱為刀河。在漠北西面的貪漫山里,還發源了一條大河,一直往北也是注入冰海,這條河被稱為劍河。
劍河、刀河還有槍河。
這三大河都只有源頭部份才有鐵勒人居住,更遙遠的中下游地方,都是更蠻荒的北莽蠻們居住著。
其實過了雪山、貪漫山和狼居胥山,便都不再是草原,而是高山密林了,那里生活的一些部落,傳統習俗也更接近漁獵。
薛延陀當初喜歡騎馬步戰這種戰術,也緣于許多薛延陀的戰士來自于這些山林地帶,他們并不喜歡于奔馳騎射。
理論上說,瀚海郡其實已經是漠北道北面邊郡,漠北道的北境并沒有一個具體的界線,大雪山不算邊界,往北到了北海也不算邊境,畢竟北面雖有北莽蠻子,但沒有一個能夠威脅到鐵勒人的部落,過去那些蠻子們對于鐵勒人也是表示出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甚至有時還會過來表示下臣服尊敬,順便交易一下。
因此大秦若是把邊境越過北海,直到北莽蠻荒,甚至是直抵探險隊已經探出的北莽之北的大冰海,理論上也沒有什么不可以。
當然,實際上過去鐵勒人北邊的活動地區主要是在雪山以南,北海一帶,都已經是跟蠻子們交錯地帶了。
皇帝定下了封賞制度,也定下了封侯和騎士們要參與會盟的制度,一般情況下,冬季要到縣城會盟,縣盟主就是朝廷派去的縣丞縣丞,夏季要到郡城會盟,主持會盟的盟主就是郡丞都尉,到了秋季,則要到道城去會盟,主持會盟的盟主就是宣撫使或都督了。
到了冬天,則要前往中原京師朝集天子。
朝廷官員就是負責召集各級會盟的發起人和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