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派兵接管了城防,又讓人接收了卷宗檔案,以及府庫錢糧等后,安撫了城主幾句后,便派了一營人馬留守,然后把城中的新羅官將以及那點微末之兵一起隨軍帶走了。
他劉仁軌搶先出兵,可不是為了一個小小阿達城的,他的目標可是新羅都城。
當然,旗開得勝,這也算是可喜可賀。
劉仁軌命令軍隊在阿達城外休息一天,每名府兵發給二斤肉一匹絹,以賞賜他們連日行軍之勞,對隨軍的鄉兵,則每人一斤肉,一匹布。
至于志愿從軍的子弟、鄉民等,也都賞賜了一斤肉。
飽餐之后休息一夜。
第二天,劉仁軌以討逆先鋒之名,命令麾下兵馬,分成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統領,一路由郡尉統領,各統一半兵馬,兩路齊進,猶如毒蝎之雙鉗一樣。
劉仁軌率領左路軍直撲新羅七重城。
七重城下,新羅軍這次沒有開城投降,城主已經有所準備,組織起了兵馬防御。
甚至他還派出一位將軍率一支奇兵埋伏城外,準備襲擊秦軍。
結果為劉仁軌的斥候所發覺,反倒是被劉仁軌派出輕騎兵攔截圍住,最后被困城外,七重城中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那四千新羅軍被困住。
在秦軍步騎的圍攻下,最終全軍盡沒。
四千人俱被斬首,首級扔到七重城下,堆起了一座山。
姚遠肩扛紅纓長槍,腰掛橫刀,背上還有一張弓。
左手槍,右手首級。
在剛剛的這場七重城外殲滅戰里,秦軍包圍分割新羅軍,各支兵馬輪流上陣,車輪出擊,身為民兵的姚遠憑著一桿大槍,斬首兩級。
表現十分出眾。
此戰,秦軍以多擊少,是為下陣。但全殲敵軍,斬首四千,卻是上獲。
上陣上獲,與上陣下獲、中陣中獲同等,但上陣上獲里也分為第一第二第三這三個等級,總的來說,如今大秦的軍功體系十分明確,最講究集體軍功。
下陣上獲第一等,可得三轉勛。下陣上獲第二等,則為二轉。下陣上獲等三等,則是一轉勛。
總共有二十五個等級軍功。
二十五等軍功對應的便是十二轉勛官,勛官十二轉便為上柱國。
姚遠初次上陣,就得了個下陣上獲,這本是三轉勛,不過因為他不是府兵只是民兵,因此在這戰中是以輔兵身份參與的,故此最后論功,只記為第三等,為一轉。
不過他因為有兩個斬首功,又可另記功一件,雖說如今不重首級功,但能陣斬二級,也是了不得的。
“七重城之戰,東明郡古龍縣民兵姚遠,下陣上獲集體第三等,再加斬首二級,記功為二轉。”
軍中的記室參軍提筆為阿遠記下軍功。
“確認無誤的話,在這里按個手印,然后把這臭哄哄的首級扔到那邊城下去就好了,記得不要太靠近城墻,要是被城上的弓弩射死了,可就白立這功勞了。”
阿遠趕緊擦了擦手上的血汗污漬,手指沾上印泥,然后在參軍的指點下,在自己的名字下面重重的按上了鮮紅的手印。
走到城下,將手中兩個陌生而又猙獰的首級拋出,阿遠咧嘴笑了笑。
阿達城雖然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一座城,但論功他們倒是分不到多少的,對方是主動歸降。可七重城不一樣,這是一場殲滅戰,雖未破城,可全殲四千新羅軍,四千首級可是很驚人的。
斬敵首四千,全殲出城埋伏之兵,秦軍也有傷亡,不過只有幾百,戰損比不到一成。
二轉。
阿遠回頭往營地走,秦軍很囂張的就在七重城下扎營布陣。
二轉,可以換一個視正七品的勛官了,想想就美滋滋呢。
他停下腳步,扭頭看了看緊閉城門的七重城,現在還真盼著城里的新羅人再出來交戰,再斬首個幾千然后奪下七重城,估計他又能再記一功,說不定就能定個三轉,換個視從六品的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