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朕就干脆授他劉仁軌為雞林道經略使,兼雞林道左都督指揮使,兼雞林郡太守,由他主持征討新羅之兵事,其麾下之原東明郡之府兵就地轉為雞林道之駐守衛府營兵,所部民兵中,也擇兩萬人轉為駐雞林道之衛府營兵。”
這等于皇帝終于下定決心要滅掉新羅國,改為雞林正郡,并給了劉仁軌這個經略帥兩萬四千的府兵兵額。
經略使在朝廷中雖也是一個臨時性的使職,且比宣撫使地位略低,但依然是一個設立在三司使之上的職位,能夠暫時統領一道之軍政事務。
劉仁軌原本僅是一個邊疆太守,現在卻一下子升到了經略使,這升遷確實太過破例了,可他能夠十天破九城,以四萬敗二十萬,這等戰績,也讓人無話可說。
更別說,誰不知道劉仁軌、王玄策等這些少壯派的軍官,都是羽林宮出來的,那是天子門生,皇帝親信,這些人哪個不是飛速升遷。就說劉仁軌,開國之初還僅是個尉階都沒有的羽林騎,后來就幾乎是一年一升,甚至有時一年幾升,到如今十來年就升到了太守之位,再現在更是直升一道之經略大使。
皇帝詔禁軍大將孫仁帥為雞林道右都督,郭孝恪為左布政使,李密授右布政使,崔仁師授左按察使,竇建德授右按察使。
李密和竇建德這兩個被皇帝養在洛陽十多年的反王,這次居然得以授任雞林道的使職,很讓人意外,但更奇特的是御前會議上宰輔們居然無人反對。
羅成認為養了李密竇建德等十幾年,如今天下大安,朝廷強盛無匹,李密等隋末反王其實已經沒有半點再反的本錢了,這個時候讓他們出來做點事情,也是發揮下他們的能力,總不能讓朝廷白養這么多年,不管怎么說,羅成還是認為李密與竇建德等人還是比較有本事的。
這些年在京師任點閑職,也還表現不錯,故此這次給他們一個機會出來做事。
金春秋被錦衣衛從洛陽自家宅中帶走,帶到了城外邙山的一座莊園里。
他表現的很配合,也一直沉默著。
他也知道了一些消息,聽聞了老國王的去世,也知道了國內貴族們不愿意接他回國繼位,然后他們惹怒了大秦。
秦軍一路攻進新羅國,勢如破竹。
據說在買肖城,新羅二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統領這支大軍的是當初曾有希望迎娶德曼公主,將來或許會繼承王位的金瘐信的弟弟。
對于這些消息,金春秋聽了之后也沒有什么哀傷難過的。
新羅,完了。
在秦國幾年,他很清楚的知道,這一次,新羅國完了。本來秦滅百濟之后,新羅就已經很危險了,只是當時秦國還要忙于穩固新征服的百濟,故此才放了新羅一馬。
現在,那些愚蠢的貴族們,卻把刀送到了秦人手里。
他們挑起了戰爭,卻并沒有奪得戰爭勝利的能力。
門推開。
一隊士兵擁著一名宦官進來。
“圣旨到!金春秋接旨!”
金春秋起身,上前跪接圣旨,完全沒有半點抗拒逆反之心。
“門下,制曰:·····”
平靜的聽完圣旨,金春秋口稱謝恩,接下圣旨。
皇帝詔封金春秋為韓侯,授鴻臚寺少卿。
沒有人再提金春秋是新羅王世子這件事情,金春秋自己也沒有提起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