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也調來了許多士兵和他們的家眷,太子嘉文還根據上次大戰,授封了一千名騎士,將他們調到大宛,給他們每人分封五百畝的永業騎士田,賜他們戰馬、鎧甲、弓刀等,令他們為朝廷鎮守大宛。
過年的時候。
大宛盆地外寒冷如冰窖,可盆地里卻還很溫暖,吃著羊肉餃子馬肉包子過大年。
皇帝的旨意也從遙遠的洛陽傳來。
之前朝廷對于太子在西域搞事情,并沒有怎么過多干涉,似乎沒有發生一樣。
如今隨著皇帝的這道詔令,算是給出了一個態度了。
皇帝表示很滿意,認為太子終于成熟了,這次的事情雖然有些過于匆促,但時機把握的極好,結果也是極好。
就在這道詔令到達不久。
疏勒和于闐兩國的諸侯們,一齊來到大宛請求改為朝廷正郡。
這是大出乎太子等人意料的。
疏勒和于闐兩國,皆在天山以南,于闐更還在大漠之南,昆侖山之北。
于闐位于西域絲路南線的關鍵要地,往南越過昆侖就到勃律,往西沿昆侖山可抵天山南重鎮疏勒。
這兩國其實在之前西突厥統治時,也跟龜茲等差不多,國家被征服,王統被更換,成了突厥貴族統治下的國家。
這些年,朝廷對西域的控制力越來越強,尤其是天山以南諸地,或降或滅,基本上就只剩下了于闐和疏勒兩大勢力了。
在這次太子西巡,連根拔起突騎施三部,再滅石國后,疏勒和于闐的諸侯們坐不住了。
因為隨著蔥嶺以西的石國也被滅,改設為正郡后,天山南北、蔥嶺東西,實際上已經盡皆納入朝廷的直轄之中,僅剩下他們兩國,完全被包圍了。
且末、勃律、龜茲、碎葉、大宛,周邊盡為朝廷正郡了。
在這種形勢下,這兩國的突厥貴族們也不得不面臨著一個思考,再這樣下去,估計他們的結局不是跟突騎施人一樣被直接亡族滅種,就是跟大宛一樣,要被舉族遷到中原去了。
朝廷不可能在現在這種局面下,還讓這兩個重要的絲路大鎮不在掌握之中。
糾結、煎熬了幾個月后,他們還是只得無奈主動提出來了。
倒不是他們識時務,而是壓力越來越大。
雖然太子那邊并沒表現出要趁熱打鐵,對于闐和疏勒也來一下子,可朝廷那邊卻幾次派人暗示,另外已經開始在周邊的且末、勃律、龜茲等地做軍事部署了。
無數的消息匯總起來,他們知道他們沒有半點選擇余地了。
甚至他們境內的絲路上的巡營也增加了人馬。
再等下去,搞不好哪天人頭突然就沒了。
主動提出改為正郡,辭去太守等職,只保留點封地或是爵位,或許還能跟羅步真他們一樣過幾天清閑富家翁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