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讓凌穗歲回到座位上,給她重新盤了頭發,再插上一支玉制發簪。
造型助理問“會不會太素了”
原本的盤發造型雖然爛大街,但還算雍容華麗,撐得起全套的發飾。
現在調整的造型師改成了半披發,只簡單在后面打幾個結。
造型師“秦嫻的人設就是白月光,素雅才好看啊男主的妝造往硬朗方向走,她就要柔情似水,這樣才更能突出性張力嘛。”
造型師沒說的是這位演員的臉扛得住鏡頭,就不需要做花里胡哨的造型,去掩蓋五官的某些缺點,她是真正的三百六十度無死角。
給她做造型,就應該引導觀眾去欣賞她原生態、無包裝的美,以此來放大白月光的殺傷力。
沿著這條思路,化妝師在給她上妝時,也是往清新、偽素顏的方向走。
放在其他女演員臉上,這么淡的妝容只會被鏡頭“吃掉”,顯不出什么效果,但這恰恰是秦嫻的妝面要追求的目標。
化妝師甚至覺得,給她涂點底妝,提亮一下氣色就已經足夠。
“等會導演見到你肯定要夸”她邊化妝邊說,“你真是我見過最有氣質的女演員。”
凌穗歲保持微笑,向她道謝。
她將說話的語速稍稍放慢,大概是平時的09倍速。這樣既能突出角色的閑適從容,又不至于用力過猛,讓人覺得刻意矯情。
工作人員在門口喊“扮演秦嫻的老師是哪位輪到你來拍照了,秦嫻老師在嗎”
“來了來了。”
凌穗歲舉手應道,她感覺自己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名字都會變成“秦嫻”。
她提起大袖衫的衣角走向攝像棚,腳下穿著的還是運動鞋,反正定妝照拍不到腳嘛。
凌穗歲走過來時,導演只是覺得她漂亮,但漂亮的女藝人在圈內太多了。
直到凌穗歲對著鏡頭站定,她周身的氣質便渾然天成,由內而外散發出來。
導演眼前一亮,和旁邊的男人說“你推薦的這個演員果然不錯,小姑娘很貼秦嫻的角色設定啊。”
坐在導演身邊的正是應年。他笑了笑,其實這也是他和凌穗歲的第一次見面。
他最初答應季照瑩時,只是想做個順水人情,覺得這角色誰演都行,沒想到凌穗歲能給他驚喜。
不過當時看她的照片,好像也不覺得她是這種類型的啊
其實,凌穗歲穿上戲服后的氣質變化,一半源于她的五官可塑性和眼神戲,另一半則來自體態的改變。
很多人都以為,氣質是天生的、神秘的東西,但其實不然。對演員來說,氣質是可以通過身體語言和視覺效果去切換和實現的。
說得更具體點,氣質就是性格的映射,而表演課經常強調的“真聽真看真感受”,就是讓演員學會觀察人物,模仿人物,才能掌握人物性格,通過肢體和語言塑造人物。
凌穗歲成為秦嫻的第一步,先撐起古代貴女的儀態。
衣冠要正,身體要肅立,雙腳微微分開,左手覆于右手之上藏于袖內,自然下垂放于腹前。
高門大戶的人家,養出來的女兒就是要端著這股勁。
第二步,凌穗歲拿上道具,用幾個小動作勾勒人物形象。
她右手橫捏團扇,視線微微向下。低垂的眼眸沖淡了站姿的嚴肅感,鏡頭的視線重心也從全身轉移到了她不施粉黛的臉頰。
最關鍵的一步,找準秦嫻的性格特性。
她善良、溫柔、優雅這些標簽可以用來形容很多女角色,但獨屬于秦嫻的,是大義。
所以,她會對困境中的男主伸出援手,會在公主遭遇危機時主動請纓,會帶上那把匕首,以生命為代價,執行一場無法回頭的刺殺行動。
秦嫻確實有柔美文靜的一面,但僅僅以這一個標簽定義她,就太低估白月光的含金量了。
在聽從攝影師指令變換動作時,凌穗歲對上了應年的視線。
他還穿著趙瑎定風波男主角色名的戲服,此時正雙手抱胸,對她挑了挑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