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昊靜靜的聽著崇禎在為了錢這個字訴苦,其實說起來,這個明朝的亡國之君,確實有些苦逼,在位十七年,從來都是郁郁不得志,一生為了一個錢字,而不得不到處想辦法。
其實,明末也是一個名將輩出的年代。
孫承宗的睿智、袁崇煥的執著、曹文詔的威猛、左良玉的驍勇、盧象升的堅定、孫傳庭的謀略,以及楊嗣昌的士為知己者死,筑成明末最后一道堅固的城墻。
只是,常年生活在深宮中,從來沒有走出紫禁城的崇禎,性格上有著極為嚴重的缺陷。
多疑,極度多疑!
當皇太極兵臨北京城下時,他可以將自己的外衣脫下,親手披在袁崇煥身上,僅僅是希望袁崇煥可以更加努力工作,但不久之后,卻將其下旨凌遲處死。
當農民起義軍在鳳陽燒掠明皇陵時,他毅然下《罪己詔》,檢討自己的過失,為大臣們背黑鍋,他僅僅是希望他們可以更加努力工作。
但多疑的性格,使得他不久之后,便會處死一些文臣來發泄自己的怒火。
他很節儉,衣服都打了補丁。
他很努力,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每天要工作七八個時辰。
他很堅定,即使知道自己的結局,卻依然盡心盡力、任勞任怨,直到最后,也沒有放棄。十七年間,曾六次下《罪己詔》,檢討自己的過失。
但這些,依然沒用,他很努力,他很想做個明君,但他才智有限,性格多疑,前一刻,他還在對文臣武將贊賞有加,但下一刻,他可能會因為多疑而貶黜朝堂大員。
性格上的缺陷,讓他缺少了忠心耿耿的臣子追隨。朝堂的窘迫財務匱乏,使得他無力掌控天下,旨意甚至出不了紫禁城。
小冰河時期,土地兼并嚴重,朝廷嚴重入不敷出,各地農民起義不斷,東林黨人安于享樂忙于內斗,朝廷內外,徹底成了一個無法扶起來的爛攤子。
“‘嗟爾明朝,氣數已盡!‘這是我在位十六年時,李自成在西安集結所有兵力準備向京城出發前,下發的一道檄文中的八個字,上帝,您老人家是高高在上的老天爺,您能不能告訴我,我大明滅亡,真的是氣數已盡,無法更改嗎?”
崇禎雖然已經成為亡國之君,但心中對于大明的滅亡,依然很不甘心,對于大明,他有著深深的不舍。
“氣數?”程昊笑了笑,“大明的氣數盡不盡我先不說,但你既然能遇到我,那就說明,你崇禎的氣數,就還未盡!”
“經歷了帝王的一生,想必在權謀識人方面,你已經足夠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程昊站起身來,居高臨下的望著崇禎,神色逐漸的嚴肅了起來。
“那么崇禎,若是讓你主仆二人帶著記憶重回你登基那一刻,你有沒有讓大明重新崛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