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那人是背對著謝不為,所以謝不為并不能看到那人的模樣。
謝不為雖不想擾人雅興,但為了不再耽擱時間,他還是踏上了湖邊通往亭子的竹廊。
而就在謝不為走到亭中的那刻,琴聲似碎玉般戛然而止。
那黑衣仆從也從悠揚琴聲中回過神來,望向了謝不為。
謝不為突然覺得這仆從竟然有些眼熟,但還沒來得及開口,便看得黑衣仆從面色忽變,雙眼睜得又圓又大,對著他驚呼道
“謝不為你竟然還敢來找我們主君”
糟了,看樣子是“熟人”。
“竹修,不得無禮。”那錦袍男子聲出淡淡,有如風掠高林蕭蕭,卻自有難以忽視的威勢在其間。
那個名喚竹修的仆從立刻垂下了頭。
隨后,那錦袍男子端立而起,轉過身來,看向了謝不為。
只不過是簡單動作,卻似行云流水,極具觀賞性。
謝不為這才看清他的面容果真是人如其聲,其眉目清淡雅致,分明舒舒未蹙,卻仿佛遙不可及,猶如月宮桂下仙,只可遠觀,不可,也不能親近。
其人一身墨綠錦袍,只腰間系了條玄色革帶,懸有淺翡玉佩,亭外水光猶不及此玉通透,一看就價值連城。
有微風撫水而過,吹皺了湖面,也吹來了此人身上的淡香,不知為何,謝不為竟略略凝神分辨,似竹香卻又不是竹香。
他才從竹林中來,倒是能區分出這一輕微差別。
就在謝不為還在糾結此人身上究竟是什么香時,此人先行對著謝不為微頷首輕語道
“謝六郎,巧遇。”
他的聲音依舊沒什么起伏,卻比方才要和緩許多,還帶有淡淡笑意,林上蕭風頓化為和煦春風。
謝不為終于不再糾結香味,卻沒貿然開口應答。
因為他認出,此人便是,當朝右相、侍中、錄尚書事現河東孟氏家主,孟聿秋。
也是原主費盡心機,想要“拉攏”的權貴之一。
在整個魏朝,能從各方面都不輸謝席玉的人不多,只有孟聿秋一人而已。
但,相比于平時全身上下都散發冷意的謝席玉,孟聿秋則截然不同。
孟聿秋向來以溫潤寬和著稱,待人接物從來先笑三分,輕易不會苛責于人,且品行高尚,能力卓爾。
時人有贊“與之相處,則遺有大道君子之風。”
不過,就是這么一個“輕易不會苛責于人”的孟丞相,竟曾對原主道
“只有君子才配與我相交,而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