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并非深奧之語,謝不為稍加思忖,便懂得止觀法師之意是為諸相皆非真實,不該為參透佛法而執念,如此潛心苦修,才可見佛至高之境。
謝不為淡淡一笑“恕不為無禮,也就是說,法師也并不執念世俗意義上的參透之果。”
止觀法師略微抬眼再顧謝不為,再頷首,“是,諸和合所為,為星翳燈幻,露泡夢電云,應作如是觀。”
謝不為面上笑意更濃,“既然法師心中并不執念佛法,更不執念諸相萬般,就連此心于焉都不執念,那敢問法師,神佛在何處,法師這般于此高樓中日夜誦經又是為何”
顯然從未有人敢如此問止觀法師,既然佛法告訴你萬般皆虛妄,不可執著,那你的心在哪里,神佛又在哪里,日夜苦修又是為了什么。
其實,若是止觀法師心中已有完美閉環,便不會理會謝不為這般矯言辯駁,但止觀法師聞言當真擰眉稍思,竟以請教姿態問謝不為“施主是何意”
謝不為這時便已徹底確認了他心中所想。
止觀法師自出生便被當時的大報恩寺方丈抱走,從未接觸過佛寺以外的事務,就他所知,當時的大報恩寺方丈確實是一位高僧,自能好好教導止觀法師。
但可惜的是,在止觀法師二歲時,大報恩寺方丈就已圓寂,而教導止觀法師便是如今大報恩寺的方丈。
可如今這位方丈,起初便并非可以服眾的高僧,佛法領悟尚有可值得商榷之處,又觀如今大報恩寺與世家公然勾結盤剝編戶的舉動,想來這位方丈也并非潛心修行不問俗世之人,沒有這位方丈的許可,大報恩寺下的僧人也不會敢如此囂張,做出這般可謂是傷天害理之事。
那么,對于如今的大報恩寺方丈來說,止觀法師究竟是不是佛子并不重要,能不能參透佛法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是東陽長公主的兒子。
只要止觀法師在大報恩寺內一天,大報恩寺便可任心所欲一天。
所以,如果換他作如今的大報恩寺方丈,也會認為,設法將止觀法師留在這座高樓之內,才是最為重要的事。
謝不為又是擺首,但眸中卻映著樓外的綠葉黃銅,眼睫撲閃間,隱有勢在必得之意。
“不為并不能以言語道明意義,但若是止觀法師愿意從我所請,或許以法師自身之領悟,便能參透。”
止觀法師沒有立刻答應,而是順著謝不為眸中之景,望向了樓外的梧桐樹,上正有一只雀鳥停歇在枝頭,蹦跳之間帶動黃銅輕響,卻也沒有被驚飛,而是啄了啄其下梧桐葉,再探頭四處張望,好似并不能辨此聲來源。
可雀鳥耐心終究不多,不過片刻之后,便撲棱棱地打著翅膀飛走了。
而止觀法師也終于收回了眼,再淡看謝不為,“你有何請”
謝不為同樣看到了方才樓外雀鳥辨鈴一幕,唇際笑意未減。
“我要帶你去見神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