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槐桑走近,葉萍珠順勢把手中的麥子遞過去,肉眼看這株麥子確實和堆在地上的優質麥子有細微差別。
但要知道,種植空間內除非是品質不同的麥子,否則種出來的長得都一模一樣。
“難不成這就是變異麥子”許槐桑懷疑道。
種植空間的優質麥子種出來土地會微微冒紫光,這也是他們區分普通和優質麥子的地方,如果變異麥子和優質麥子一樣,那就只能靠人眼來區分。
但現在都只是猜測,具體結果還要等農科院的檢測。
許槐桑拿著這株麥子出空間,葉萍珠則是在新一批麥子收割后區分麥子。
許槐桑拿著麥子到農場內新建的研究室中,這個研究室只是臨時用,所以并不大,但里面檢測儀器都比較齊全,負責檢測的叫譚茜文,海云大學畢業,而且恰好她的博導也是華遠風院長。
“學姐,這是剛才發現的新麥子。”
譚茜文接過麥子,之前的麥子也都是她在檢測,所以她能快速辨認出這株麥子和另外兩種麥子樣本的區別。
種植空間種出來的麥子都沒有不完善粒,但譚茜文還是照例檢測一遍,麥子是白色硬質冬小麥,適合制作各種小麥制品。
外表都檢測完后便開始檢測小麥營養物質,雖然早就有心理準備,但檢測結果出來的時候還是讓她震驚。
譚茜文拿著檢測報告的手都有些顫抖,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把報告拿到李部長的辦公室,正好她去時許槐桑也在。
她語氣激動“這株應該就是變異小麥,不僅營養價值更高,而且我有信心如果推廣這種麥子,小麥的畝產記錄絕對會被刷新。”
優質小麥雖然好,但并不適合大規模種植,不能推廣,可變異小麥不一樣,如果她們能找到辦法讓變異小麥在藍星的土地上種植時對營養物質影響也不太大,那大規模種植指日可待。
譚茜文雖想不通為什么同樣都是種植空間種出來的,但優質小麥不適合推廣,可這也不妨礙她高興。
不過李部長一句話猶如一瓢冷水讓她回到現實。
“可是一年之后就是天災,天災之前也不平靜,先不說別的,這是冬小麥,我們根本沒有等它成熟的時間。”
李部長語氣冷靜,雖然糧食很重要,但是按照許槐桑說的靠糧庫的糧食龍國也能勉強撐三年,而且那還是在今年糧食大幅減產的情況下。
現在有了種植空間,等種植空間慢慢升級田地越來越多,供龍國老百姓的糧食也能拿出來,比糧食更重要的是要抓緊研究出能抗震抗災的建筑材料。
李部長看譚茜文垂頭喪氣的又補充一句“但是先研究著也可以,災后重建的時候也許用得上。”
這也不是為了安慰譚茜文,災后重建也是天災很重要的一環,海云市是農業大省,用農業快速推動城市的重建是最好的選擇。
李部長的話也給許槐桑提了個醒,上輩子她被餓怕了,太在乎糧食,可只解決糧食問題也不是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