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紛紛抗議:
“太卑鄙了吧?”
“是藝術請不要打碼,是qing色請不要傳播!”
“最討厭這種打碼行為!”
“來,咱們統一陣型,李老師,你大爺!”
“李老師,你大爺!”
“你大爺你大爺!”
……
放映室內,領導們扭過頭,看著李禮笑,各種笑。
李禮連忙解釋:“這個真跟我無關,不是我設計的,節目資料剪輯工作不是我負責啊,那是他們后期的工作!”
宋東無情揭穿:“影像資料的選定,你不是都綴在文案里了么?”
“呃……我只是建議,建議而已!”
國內cult片介紹完后,節目基本到了尾聲,李禮簡要地點評了一下島國著名的《盲獸》《感官世界》等等,又點評了香江的《力王》《人肉叉燒包》等一系列影片,節目到了結束的時候。
李禮:“如果說美國cult片某種程度上是午夜文化的呈現,亞洲cult片裹挾著大量的殘虐與se情,而我們國產cult片的特點,則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產物。
國產cult片之所以有短暫的輝煌,首先我們華國文化中從不缺乏cult元素,《山海經》中光怪陸離的傳說、歷代王朝花樣繁多的酷刑、民俗中讓人瞠目的現象,都說明了我們的基因中異動著不安分因子,cult片能很好地滿足我們內心中較為陰晦的地方。
社會大格局下,1978年改革開放后,思想解放之風吹向全國,審查部門審核機制全面放寬,這才孕育出了國產cult片的短暫輝煌。
時隔改革開放40年后,我們萬萬沒想到今天竟然倒退一萬步,以至于我要鄭重說出以下一番話:全面工作應該盡快推進,電影審查制度到了適當放寬的時候了!國內電影分級制度勢在必行!
畢竟,并不是每個人走進影院,只想看《喜洋洋》!
這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李禮。下期為您帶來【2018年度電影盤點】,我們下期見!”
節目中話音剛落,彈幕瘋狂涌現:
“先別再見啊,等一等,你還沒說哪里能看到這些電影的完整版資源呢?”
“放片不留種,菊花萬人捅!”
“今天這期節目,如果不放出完整版種子,哼哼!踏破你微博!”
“介紹了這么多cult影片,把我們的好奇心勾起來了,然后你看過癮了,我們看不到,這是來眼饞我們來啦?”
“李禮,求種子!”
“求種子!”
“求種子!”
放映室整塊大銀幕上,被求種子的彈幕完全占領了!
【PS:這一章足足寫了10多個小時,反復地刪,畏首畏尾不敢寫,一些內容不敢提,不吐不快的話只能憋在心里。很多內容只能點到為止,頗感扼腕可惜。
個別字詞語句只能換種方式拐外抹角地表達,有些影響體驗,這個沒辦法,大家了解的,只能麻煩大家腦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