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黛玉還想在路上多勸慰幾句林修謹,只是沒想到這上山之路如此艱難,早已是自顧不暇了。
行至一半,這天就又下起了蒙蒙細雨,幾人的腳程就更慢了。
薛硯剛想把傘撐開,就見山下的方向急匆匆地跑來一個學子打扮的少年,懷里還抱著一摞書,跌跌撞撞的也不看路,顯現撞倒了賈敏,還是倚翠眼疾手快攔住了對方。
少年懷里的書有幾本被撞了下來,少年本人也踉蹌幾步,險些摔下去,看得人心驚膽戰的。
少年站定,這才看清眼前的事物,忙鞠躬道歉,只是這不彎腰還好,一彎腰懷里的書又掉出去幾本。
也不等對方說話,少年忙彎腰去撿那幾本掉的書。只是礙于懷里還抱著一些,撿書的動作實在滑稽。
還是林修謹看不下去了,走過去幫少年撿起了書。
少年看書完好無損,松了一口氣,道“幸好書沒事。”
確定完書無礙后,少年這才將目光看向林修謹,道“謝謝你啊,我叫駱以懷,是書院的學生,你們是來求學的嗎我可以領你們去。”
說完又將目光放在賈敏身上,真誠地彎腰道歉道“這位夫人,剛才沖撞了您,真不好意思。”
見自稱書院學生的駱以懷,雖然看上去不怎么機靈,但是如此知禮懂節,道“不是什么大事,不必介懷。”
林修謹聽到駱以懷是云臺書院的學生后,一臉欣喜道“駱兄是書院的學生那想必認得杜老先生了”
見林修謹如此激動,駱以懷知道對方誤會了,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道“這位小兄弟誤會了,我是并州人。至于杜老先生,他是我們書院院長,自然是認得的。”
林修謹這才想起昨日在面攤時,小二的話。
駱以懷一邊領路,一邊道“其實山下說的那些,都有些言過其實了,其實沒那么夸張的。那些苛刻的條件是針對你們這些外地人的,很多人都因為杜老先生的名聲,才不遠萬里來云臺書院求學的,以至于每年求學的人太多,書院裝不下,杜老先生才定了非并州籍貫的學子,二十歲之前過了鄉試才能入學的條件。
但也正因為這個條件,以至于更多的人來求學了,甚至還有人暫時改換籍貫,待學成后又換回去。杜老先生沒有辦法,就又說,得祖上三代都是并州籍貫的學子,才能免了二十歲之前過鄉試的條件。并州位置偏僻,大多數人權衡再三,才漸漸少了來求學的外地學子。
過去并州遠不如現在繁榮,杜老先生本意是想讓更多的并州學子能夠通過科舉改變命運,誰料竟成了那些達官貴人追名逐利的鍍金場。但是這幾年確實有幾個滿足這般苛刻條件的外地學子,杜老先生便專門為他們設定了甲字班。
那些甲字班的師兄師弟可真厲害,年紀輕輕就過了鄉試,不像我都參加兩次了,還沒過。”
提到甲字班的學子時,駱以懷的語氣中充滿了羨慕,隨即又看向林修謹,問道“不過我瞧你年紀比我小好幾歲,莫不是已經過了鄉試”
林修謹聞言,連忙解釋道“駱兄你誤會了,我還沒參加鄉試呢。”
“還沒參加難道你也是并州人我怎么從未見過你呢。”駱以懷更疑惑了。
不僅駱以懷疑惑了,就連林修謹自己和黛玉也都疑惑了,一開始林如海提到杜老先生時,沒說人家收徒這么嚴苛啊偏偏林如海還一副穩操勝券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