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元興帝將公主們統統留在了福寧公主那邊。
同樣地去三天,回來三天。
元興帝的這個決定讓在場大臣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不妨礙他們占便宜,和公主們相處得好,之后在婚嫁方面,自家女兒們絕對能在婚姻市場上有個好身價。
倒是裴沐厲想到了自家的好父皇這樣做的原因。
倒不是什么慈父或者流放這些公主。
這是讓民間對忠寧王不滿的一步棋。
元興帝如此避讓忠寧王,難不成是害怕裴沐初這個六歲小孩嗎
還不是他背后的大元帥勢力大
到時候民間消息一傳,就算裴沐初鬧翻了天,也不可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明面上還能給大元帥一個交代。
別看忠寧王鬧的這么一通,看上去像是把福寧公主的場子找回來了,但是在大元帥那邊那些給他親外孫女造謠的大臣們估計還是會被他記上小本本。
而且在邊關的將領,可不止只有大元帥的兩個外孫在京城。
將軍在外保家衛國,在京中的女眷被人造謠,而且還是無妄之災,人家甚至只是想要為親娘祈福
還沒有掌握軍權的元興帝毫不懷疑真要將這件事情傳出去,那些將領們絕對會鬧出事情來。
那么還不如他先發制人。
你看我公主都拿出來給你孫女當伴讀了,夠意思了吧。
就是后宮可能要鬧騰一陣,但
柳皇后沒有女兒,而柳丞相還想掩蓋太子連6歲的小豆丁都打不過的事實,剩下的妃子就算想鬧也沒有那個底氣。
在利益面前,一個女兒,算什么呢又不是皇子。
于是結局可謂是皆大歡喜。
除了遭受無妄之災的女眷和公主們。
顧有幸都能想象得出那些公主小姐臉上悲傷又要強顏歡笑的神色了。
可惜她們的遭遇在場的人們沒有一個在乎的,他們甚至都不會覺得自己的女兒會產生什么不滿的情緒。
就連皇子們也沒有想起來,公主們是他們帶出去的,現在的遭遇有他們的一份。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也是整個王朝的運轉規則給他們的底氣。
公主和這些官家小姐們,絕對不能因為這些事情怨恨自己的父親和兄弟。
可惜,這個世界迎來了一個外來者。
而這個外來者已經覬覦著這些墻角很久了。
這點小問題,順手的事情。
于是,剛剛退出御書房的大臣們就聽見忠寧王故意小聲地嘀咕道“嘖,連女兒都不管,這都什么人啊”
“怪不得之前老天爺告訴我他們更衣掉進茅廁,喝茶被燙,喝水被嗆,平地摔跤,睡覺都翻下床。”
這些大臣們聽著這孩子氣的話,心頭一懸。
他們可都還沒忘記之前李四方那家伙的倒霉事跡呢。
他們很想問問忠寧王究竟是什么意思,然而人家根本不理他們,轉頭便跑得老遠上了馬車。
這些大臣們只能心驚膽戰地上了馬車,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