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鳳金寶上午挖回來的冬筍,鳳寧一邊剝筍衣一邊問“這筍子個頭不小。爸,今年山上冬筍多嗎”
“不少。去年少,今年比較多。”鳳金寶一邊剝筍子一邊答。
“冬筍現在賣什么價”鳳寧問。
鳳金寶搖頭“不知道。我從來沒賣過。”
鳳寧知道他爸內向怕羞,從不上街賣東西,便不再追問。她心里有了盤算,等吃完飯,便背著背簍和鋤頭上了山。
他們這里是竹鄉,漫山遍野都是竹子,連綿成海,家家戶戶都有劃分的竹林。都說靠山吃山,但鳳金寶不會做竹編,他只會種地,這點他不如鳳寧媽,鳳寧的外婆不止一次說過鳳金寶就像竹子,外表光鮮,肚子里是空的。
鳳寧知道,她媽當初嫁給她爸,也是看中他長得帥,人老實可靠。結果老實是真的,卻一點都不可靠,完全就是個軟弱無能的男人。
她家的竹子分兩種一種是毛竹,毛竹是單根生長的,一長一大片,竹竿粗壯,用途廣泛,可以做竹編,也可以做家具甚至做建材。不過毛竹做的竹編都是比較粗笨的器物,比如涼席、筲箕、竹筐等。鳳寧今天要挖的冬筍,就是毛竹的筍子。
還有一種是慈竹,慈竹是叢生的,慈竹筆挺勻稱,外表光滑,節間很長,韌性遠勝毛竹,竹片易分層,通常比較精細的竹編都是用慈竹制作的。母親做竹編就用慈竹,鳳寧做燈籠也用它。
鳳寧先去看了慈竹,慈竹一叢一叢的,大部分都筆挺俊直,也有一些枝葉太過茂盛,竹稍被壓得彎了下去,但也不太影響竹子的用途,只要節間長度足夠,年份適合,都是鳳寧可以取用的對象。
做燈籠的竹子,太老了韌性差,容易斷裂,太嫩了不夠硬,不易于保存,通常都是選用36齡的竹子。
她在能用的竹子上刻上一道劃痕做記號,突然聽見有人叫她名字“鳳寧你也去挖筍嗎”
鳳寧循聲扭頭,一個面色紅潤身材略胖的圓臉姑娘朝自己小跑而來,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伙伴梅香,她也背著背簍,扛著鋤頭。
梅香上完小學就被叫回去帶弟弟妹妹,鳳寧卻因為母親的堅持上到了高中,她從前總覺得梅香可憐,沒想到最可憐的竟是自己。
上輩子,女兒雯雯被張玉剛重傷住院的時候,她回來向娘家借醫藥費,奶奶是一毛不拔,父親偷偷給她塞了四百多塊私房錢。倒是在家待產的梅香聽說她女兒要錢救命,追到村口給她塞了一千塊錢,那可是九十年代中期,是梅香和丈夫外出打工半年的積蓄。
那真是救命錢,鳳寧雖然后來加倍償還了這筆錢,還幫助梅香兩口子在南安辦了一家燈籠材料廠。但這份恩情鳳寧永世也不會忘記,她很感激有這么一個難能可貴的朋友。
“梅香”鳳寧高興地揮手跟她打招呼,“你也去挖筍嗎”
梅香興沖沖跑過來“對啊,我們一起吧。”
“好”
梅香走近了,湊到鳳寧耳邊壓低了聲音“我聽見你奶奶罵你了,又為的什么事”
鳳寧說“老太太發癲呢,自己踹門摔了一跤,怪我開門開的。”
“你奶奶的嗓門真大,每次一罵人,我都心驚肉跳的。真是苦了你們。”梅香感慨地說。
“不說她了。你挖筍做什么我打算挖筍子去街上賣,你呢”鳳寧說。
梅香眼睛發亮“那我們一起啊。我想買點毛線織件毛衣。”
“你可真行,學會織毛衣了。我去南安賣,你去嗎那邊筍子價格應該好點。”鳳寧說。
梅香一聽,趕緊說“我跟你一起去,我還沒去過南安呢。南安的毛線肯定更便宜,顏色也更漂亮。”
“好啊。那明天要早點起,走路去的話起碼得三個小時。六七點上圩,咱們三點就得出發了。”鳳寧說。
梅香說“我們可以騎我哥的自行車去。”
“那就省事了。”鳳寧對這個提議非常滿意,畢竟騎車可以節省很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