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大盛與北狄一戰大勝之際,玄策軍歸朝,明太后在眾臣多番提議之后,主張廢去了李秉的帝位。
被廢后不久,李秉病逝,以郡王之禮下葬,故世人不以帝王相稱,談起先皇來,所指便還是弘孝帝。
而榮王,便是弘孝帝同輩中排行最末的庶弟,先太子最小的一位王叔。
如今任益州都督的榮王,只得李錄這么一個獨子。
因李錄體弱,便一直留在京中養病。
明為養病,實則更像是個質子。
常歲寧這兩日得閑時便與常闊或喬玉柏打聽些朝堂之事,喬玉柏昨日同她說據聞當初圣冊帝登基后,從宗室子弟中挑選儲君以待日后承繼大統時,本是想過要立李錄為儲君的,但榮王及許多大臣認為李錄體弱,不堪擔此大任,這才作罷。
是以,這位榮王世子曾與儲君之位擦肩而過。
幸而是擦肩而過。
否則此時便沒可能聽得到這簫聲了。
從當下裴家之事便不難看出,明后的所謂還權之說不過是為穩固人心而已
權勢之爭,總是循序漸進步步收緊的。
正如明后此前已有為帝之心,卻仍推舉李秉為新君,新君昏聵不堪的那三年,亦是她趁機攬權收攏人心的三年。
有一些世族官員于背地里唾棄明后之際,常會諷刺其最大的本領是生下了一雙短命的好兒女。
這雙兒女活著的時候,為她爭來了榮寵。
這雙兒女死了的時候,時機也都恰恰正好,同樣為她謀得了最大的利益。
足夠爭氣,又足夠短命。
常歲寧握著木桶的手指收攏,看向前方的青石小路。
此時,一道從一旁的岔路上走來的深青色的身影闖入了她的視線。
是崔璟。
“小阿鯉,你果然在這兒”崔璟身后的阿點快步走來,上前奪過常歲寧手中的水桶“我來幫你吧”
他來大云寺雖是來找常歲寧的,但到底是男子,不適合時時跟在她身側,于是便被崔璟安置在玄策軍中。
常歲寧這幾日都未曾見到過崔璟,此時見了面,想到那日明謹之事,便開口道了句“那日之事,多謝崔大都督。”
“謝我作何。”崔璟面無表情“我不曾幫過什么忙。”
言下之意,人又不是他幫著打的。
見他也是要回寺中,常歲寧便一同往前走去,邊走邊道“我是說將我打了明謹之事宣揚了出去”
崔璟腳下微頓“你為何覺得會是我所為”
常歲寧“猜的。”
說罷,又補了一句“這很好猜吧。”
崔璟“”
怎好像將反問的他襯成了個傻子
“順手而已。”他也未再否認。
常歲寧便問“崔大都督為何要幫我宣揚此事”
“眾人皆知之下,可讓明謹來日稍有些顧忌。”
常歲寧點頭,正如她猜測的一樣。
她又問“那崔大都督為何幫我”
“小阿鯉,這還用問嗎”走在最前頭的阿點頭也不回地道“當然是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啊。”
崔璟不置可否“常娘子是因前輩之故,才與明謹起了沖突前輩是玄策府的人,此事本該由我出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