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很感激這位女郎。
但武將人家出身的女郎,擅長與戰事兵事相關之道,也很可以理解,畢竟耳濡目染,家學傳承嘛。
可現如今他們所議卻是城中內務,多為文官所領,這小姑娘哪里又能插得上手
恩人歸恩人,可隔行如隔山
那小姑娘坐在那里,起初并不插言,偶爾喝口茶,也不知聽進去多少。
待他們都將各自意見闡述了一遍之后,那小姑娘才開口,先將他們所言歸總了一番,提煉出需要解決之處,及有爭議之處,竟無一處遺漏。
四下不自覺靜下。
旋即,又替他們一一梳理,將難題拎出來逐個商議,集眾人所議,再結合城中現狀,敲定最適合的解決之策。
她所言并不武斷冒犯,很尊重他們每個人的看法,縱有駁回,也會先給予肯定,說出可取之處,再言明不妥之處在哪里。
行事作風,竟半點也沒有他們刻板印象中的武夫氣。
且她對一城事務似很熟知,也很懂得治理之道該有的章程,并不天馬行空,一味脫離實際。卻又非紙上談兵照搬套用,而是精準的對癥下藥,守章程之余又可見靈活變通。
兩個時辰議下來,堂中幾乎已無爭議。
眾人心頭只尚存一處疑惑,隔行如隔山啊山呢
眾人施禮散去后,有人結伴同行,壓低聲音交談“你們說,常大將軍養出這么一個女兒來,是怎么個打算”
既是教出來了,必是想過用武之地吧
若是嫁人相夫教子,那便暴殄天物了。
用來打仗嗎仍也有些屈才。
眾人議論著離去。
常歲寧也與云回出了議事堂。
外面天色已暗,積雪融化了大半,冷意襲身。
二人邊走邊說著話。
云回看向身側少女的眼神又有了變化“我若遇到難題,還能再來請教你嗎”
“請教談不上,我所言也未必都是對的。”常歲寧道“但多個人多條思路,許多答桉都是在碰撞之后得出來的,在我離開和州之前,你隨時可以來找我。”
云回一怔后,問“你和常大將軍要走了嗎”
“嗯,應就是這幾日。”
常歲寧轉頭看向他,最后道“其實你不必太過彷徨,只需記住一點,值此關頭,城中情形特殊,一切規矩皆是死的,城是活的。你以此念治城,和州城自然會活起來的。”
云回望著她,受用地點頭。
當晚,云回在靈堂中為父兄守靈。
常闊與常歲寧前去吊唁上香。
待上罷香,父女二人要離去時,忽聽下人通傳,道是宣安大長公主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