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點擠到站在最前面的常闊身邊時,已有人高聲公布了此次切磋之項。
大盛軍營之中,大小教頭的升任與選拔,皆有規矩章程在,為公正起見,此次常歲寧與方大教頭的比試,便沿用了大教頭選拔時的“三比”。
一比騎射刀槍,二比練兵之法,三比角抵斗力。
第一比稍繁瑣些,需分三場進行,騎射為一場,刀槍比試各一場。
騎射先始,常歲寧與方大教頭先后躍上馬背,四周火把鼓動著,將這個除夕夜映照的格外明亮,將士間也開始有助陣的呼喝聲響起。
大教頭之比,難度遠超小教頭的選拔。
騎射之比時,需沿演武場設下總共五十只箭靶,一刻鐘內,命中紅心最多者勝出。命中數相同,則先返回者勝。
而途中亦會設下沙袋、木樁等障礙,以干擾馬匹前行,很考驗比試者的御馬之術。
此處演武場占地廣闊,一圈為十五里,在設有障礙的前提下,尋常人單是御馬跑完一圈,也需要耗時至少一刻鐘,而此次比試中,更要同時考驗射藝。
箭靶五十只,每人箭筒中的箭支數目也各是五十,算下來,每只箭靶只有一次出箭的機會,每一箭都關乎著輸贏。
隨著一聲鼓點起,常歲寧與方大教頭二人一同驅馬而上。
方大教頭看了一眼那更快他一步,策馬如箭離弦般的少女,眼中微有些意外,隨后加快跟上。
他方才站在演武場上之際,經冷風吹散了酒意,便有些后悔了。
這后悔當然不是覺得自己會輸給這小姑娘,而是他作為一軍大教頭,竟然要當眾和一個還沒他女兒大的小女娃比試,贏了也并不光彩。
現下比騎射尚可,暫且不需要直接交手,不會傷到對方。
所以,他打算贏了這場騎射后,便不再繼續接下來的比試,就此揭過此事,以免讓底下的人和常大將軍覺得他以大欺小,咄咄逼人。
方大教頭心中已有打算。
但接下來的一切,卻并不在他的打算之中。
那少女身形單薄,在馬上顯得格外輕盈,她驅馬越過第一個障礙,馬蹄落下之際,她已經搭好了箭。
她微轉動上半身,挽弓面向箭靶所在方向,下半身穩坐馬背之上,一絲晃動也無。
須知身形單薄固然有輕盈的優勢,但同時也意味著下肢穩固欠缺,可她卻穩得出奇
正因身居大教頭之位,一眼便可辨高低,方大教頭此時難掩眼底意外之色。
“休”
她手中箭離弦而發,但她的馬未停,她甚至也未去看那支箭能否命中,而是回頭朝他一笑,揚了下手中長弓,聲音清亮“方大教頭,承讓”
方大教頭“”
他可沒讓
且她這出箭后看也不看的散漫模樣,竟像是篤定自己必然能射中靶心了一般
小女郎果然狂妄,須知騎術出色,不代表射術也
方大教頭也挽弓之際,同時拿視線瞄向箭靶方向,然而卻見那第一支箭已赫然扎在了靶心正中處
他的箭也已離弦,同樣命中靶心,兩支箭緊緊擠在紅心內,難分高低。
但正是這“難分高低”,讓方大教頭不得不開始正視那個驅馬跑在他前面的少女。
那少女策馬在前,已再次挽弓,和上一次一樣,她開弓即收回視線,并不停下去看箭落在何處。
比試所用弓箭馬匹,皆不是比試者自身慣用的,此為公正而慮,也能更直觀地考驗雙方的騎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