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提議的可行與否,她自會分辨,她斷絕不了利益之下紛亂的人心,她只需坐穩這個位置,握緊她作為決策者的權力。那么,一切便是可控的。
“刺史大人說的沒錯,且各人所擅不同,也并非人人都適合讀書。”王長史適時說道“于府學之外另建學館的招生之事,刺史大人之后自會出示章程,不同年紀入學,無論男女,皆需經過不同考核。如今江都不易,各處人力與物力皆要做到最佳分配,方為上策。”
常歲寧點頭“沒錯,接下來,事事皆要遵循最佳分配四字。”
她道“因此,我不可能為江都女子大開特權,讓她們此時放下一切,都跑去讀書作畫”
方才提議鼓勵生育的官員很是欣慰,拱手道“刺史大人英明”
下一刻,卻又聽那道聲音緊接著道“但是,鼓勵婚嫁生育之事,我暫時也不打算去做。”
那名剛感到欣慰的官員,被正準備說出口的話給噎了一下“大人之意是”
常歲寧含笑看著他“諸位必然都是通史之人,如此便應當知曉往前細數千百年來,史書之上所載,人口大幅增長之象,大多是在什么情形下出現的吧”
有官員思索間,常歲寧已然開口說道“固然有朝廷官府諸多鼓勵婚嫁的舉措使然,但真正大幅且有延續性的人口增長,不外乎只兩種情形,一是安定少戰禍的環境,二是糧食產量及各行業的產出能力都得到較大提升之后。”
“故我認為,與其軟硬兼施一味只催促女子拼命生育,倒不如先在這二者之上多花些心思。”
常歲寧道“若糧食足夠多了,日子足夠安定了,人口自然而然便會逐漸興旺起來。”
“而在如今這般局面下,一味去催生,不提每年因各方面條件不足,生育而亡的女子數目及嬰孩夭亡數目縱只是讓這些正值大好年紀的女子,將精力與時間耗費在不停地坐褥哺育之上,便等同綁住了原本可以去做活的手,而又憑空多出這么多需要吃飯的嘴”
“鼓勵生育,本是為了增加人口,而增加人口是為促進勞役產出,可相比那些最早一年之后才會出生的待哺嬰孩,這些女子們卻已是現成的產出人力,我們何必舍近求遠,顛倒因果呢”
常歲寧說罷這些,看向下面的眾官員。
有官員交換著眼神,也有官員試著拿好心的語氣委婉提醒道“大人或許不知,歷來各地官員考核,增戶一事,都是繞不開的政績”
那上首的少女卻不為所動“我不圖政績好看,我只要切切實實能做工做活的人力。”
一堆嗷嗷待哺的嬰孩,數不清纏綿產床的婦人,二者除了拿來做表面政績之外又有何用
且憑什么地方官員的政績,就要全靠這些婦人們的肚子和性命來寫上漂亮的一筆呢,眼下許多人尚且食不果腹,醫藥也跟不上,婦人在這種條件下接連生產,會極大增加婦嬰死亡人數。
江都如今是她的,她不要這樣無半點實際用處的政績。
又有官員遲疑著道“可就算不婚育,女子們能做之事本也有限,不外乎農耕家事而已”
換而言之,婚育便是大多女子能的最大價值了,這不正也是這位刺史大人方才自己說過的“最佳分配”嗎
常歲寧“那就讓她們走出家門。”
那官員登時愣住。
常歲寧笑著看了一眼齊嘉“女子可以出門讀書,自然也可以出門做工做活。是,大多女子體力不如男子,可尋常的體力活,她們若有力氣大的,還是可以勝任的。又譬如許多紡織刺繡、制茶工坊、雕刻匠事、商鋪食肆等,這些無論粗活細活,原就可以不挑男女。”
對常歲寧看過一眼的齊嘉,強行擠出笑意,后背的汗卻更密了。
大多官員也都心緒涌動,這番舉措的影響,遠遠要比什么都去讀書來得大得多
有官員道“據下官所知,許多行當講究頗多,歷來是沒有女子涉足的,許多工坊商戶未必愿意接納她們”
“招收女工達到一定數目比例,可以給他們減免一些相應的稅收。”常歲寧道“當然,減免不會太大,且有封頂,如此他們便也不會一味為了減稅,而只招女工。商人精明擅算,講究不講究的,想來他們自會把握好利益平衡的。”
看向那些欲言又止的官員們,她道“諸位還需清楚一件事,這些女子們不是去搶占男子生計的,須知江都現下最缺的就是人力,不會有人找不到事情做的”
“如此一來,人盡其用,最大程度調動人力,才是最佳分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