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曹不單有大量繁瑣的文書公務需要處理,同時還要兼顧實地走訪,挨家挨戶搜集在戶情況,以及新來人口的安置事宜等等。
是以,凡是經過刺史府考核的人才,如今過半都暫時撥去了戶曹做事,一應政令都在諸人的磨合實踐中,忙碌緊密地進行著。
而諸多政令在實施的過程中,總免不了出現許多無法提前預測的新問題,問題出現時,便會一層層遞到刺史府中,由刺史府做出決策與指示。
小問題雖然一堆,好在大問題沒有幾個,大多可以由王長史與駱觀臨和各處官員商榷解決。
另外,會由姚冉每隔三日,將各類問題與進展做出書面匯總,讓人送去軍中呈于常歲寧。
這也是常歲寧選擇帶走呂秀才去往軍中做帳內文書,而將姚冉留在刺史府的緣故之一。
于常歲寧而言,她再信得過王長史的立場,再倚重駱觀臨的能力,但尚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她自己的人”來平衡局面,間接監管刺史府的一切事務。
且姚冉身為女子,面對那些針對江都女子的特殊政令在施行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之時,也注定可以更為敏銳地做出判斷與應對。
駱觀臨自然能夠察覺得到常歲寧留下姚冉的諸多用意所在,且常歲寧另外給了沈三貓內院的管家之權。
對此,駱觀臨一邊嗤之以鼻,腹誹常歲寧總是嘴上說著重用,實則處處不乏提防。但一邊又不得不承認,她行事嚴謹,對權力的掌控似有著天然的敏銳嗅覺,且運籌帷幄絲毫沒有吃力之感,刺史府這座小小的外書房中,已然有官場制衡之象。
一座書房尚且如此,江都治下的各處官員當中便更不必提了,她是不可能不上心的也因此,現如今各處雖然忙亂,甚至許多新面孔是生疏的,卻也能做到亂中有序,并得以維持著恰到好處的平衡與相互牽制。
駱觀臨縱觀看來,這一切取決于常歲寧早早布下的完善機制。她在分派那些新招納的人才的過程中,在原本的職位框架上做出了削減與增添,根據江都現有的需要,調整了各處的員額。
機制的搭建是完整的,在前行的過程中縱然避免不了出現問題,但大框架卻不會散亂,那么,所有的問題便都是可控的
而順著那一條條可控的線,一層層往上捋,便會發現,這些線慢慢匯聚成了一條,而此一條線的末端,只纏繞在那高坐上首的少女指尖之上,哪怕此刻她身在軍中。
王長史從書房中離開后,駱觀臨將一摞文書交由駱澤和一名主簿分發下去,駱澤前腳離去,后腳王岳尋了過來。
守在門外的護衛向駱觀臨通傳后,王岳才得以入內。
“望山,你來得正好。”正執筆書寫的駱觀臨頭也不抬地道“恰可順手幫我將這些公文歸分一番。”
王岳“”
又來這套
他每每來尋駱觀臨商談去留的問題,對方總要塞給他一堆公務
半個月下來,他在意的問題沒得到解決,活兒倒是沒少干
刺史府的公務,和他王望山有什么干系
“我不干。”王岳在駱觀臨身邊坐下來,氣哼哼地道。
駱觀臨淡聲道“那你就且等我將手上之事處理完畢再說其它。”
王岳看向他面前那幾大摞公文信件,一時只覺眼前發黑,抓心撓肺地站起身來,在駱觀臨的書案前走來走去“昨日錢塘族中讓人送信,越王再次使人登門,正所謂事不過三,你倒是”
駱觀臨抬手打斷他的話,皺眉道“望山,我公務纏身,稍后再談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