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一戰最初說起,七萬倭軍突襲江都海防,而盛軍可用于在此抵御的水師,統共不過三萬余。
除卻前去支援潤州的,各處亦需要兵力來維持最基本的防御,這三萬余兵士,已是盡力調集而來。
朝廷最初固然留給了常歲寧八萬大軍,之后又增派三萬,但這十一萬大軍之中,可真正用于水戰的卻是寥寥無幾,主要布防于陸地之上。如今在此對戰倭軍的水師,已大多是常歲寧這半載以來緊急操練來的成果。
三萬對七萬,人數上便處于劣勢。
更何況,這三萬水師,相較倭軍,水戰經驗到底匱乏,在海上對戰時,通常缺乏應變能力。
相較之下,那七萬倭軍氣勢兇狠,他們舉著刀,船只橫沖著海浪而來,口中喊著盛軍聽不懂的口號,亢奮貪婪的殺氣幾乎鋪天蓋地。
金副將強撐住局面,令士兵布陣,又以戰船上未曾示出的新奇機關威懾倭軍,才得以短暫地穩住防御。
然而,待到第七日,已近戰疲的大軍當中,有自臨州趕來支援的主將,借故要帶著自己的三千水師撤退。
他并非江都軍士,更不屬于常歲寧麾下,如今世道這么亂,多的是自立而起的勢力,他才不想傻乎乎地在這里白白葬送性命
若非新任江都刺史太過強勢,一直拉著他們這些沿海各州一同整肅海防,操練水師,堅持要一同抗倭他才不會蹚這趟渾水
若是先前倭軍游擊作戰且還罷了偏偏此次倭軍的攻勢兇猛至極,連戰多日都不肯退去,顯然是鐵了心要取揚州的
他即便帶著人留下又能如何結果也只不過是一同送死而已
此人下定了決心撤軍,于是他先是不顧軍陣隊形協作,強行使船只退至后方,而后又借“楚州防御亦需加強”之由,要帶自己的人撤去。
前方因此陣型大亂,金副將于混亂中強壓下怒氣,出面阻攔。
楚州三千水師,這數目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而如此緊要關頭,若任由他們離去,軍心必亂
那名楚州將領全然不聽金副將的勸阻之言,已近到了要撕破臉的地步。
此時,常闊帶兵及時趕到。
作為一品驃騎大將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常闊沒有金副將這樣的“好脾氣”及“容人之量”,在問清情況之下,他二話不說,提起斬岫,揮刀削去了那名將領的首級。
“臨陣逃脫,助長倭軍氣焰,亂我軍心者,當誅”
前方廝殺聲喧囂,此處后方卻忽然鴉雀無聲。
看著尸首分家的將領的殘軀倒下,那些楚州水師,無一不是臉色煞白。
常闊看向他們,喝問道“楚州副將何在”
一名副將身形僵硬地站了出來,不知該如何為自己開解才能免去一死,顫聲道“末將也只是聽令”
常闊打斷他的話“便由你接任楚州主將之位從此刻起,看好你的兵,凡有欲圖脫逃者,一概皆以逃兵論處”
那名副將怔怔,主將的腦袋說削就削了他的腦袋竟不用掉嗎
常闊一雙威目定定地看著他“聽清楚了嗎”
那名副將驀地回神“末將領命”
“爾等要清楚,今日吾等所守,非是江都一地,而是大盛疆域”常闊拄著刀,環視四下,高聲道“今日無江都楚州或別州之分,爾等皆為大盛將士,須知傾巢之下無有完卵”
“老夫不管你們是聽命于何人,但在這片海域上,凡敢臨陣脫逃者,定斬不饒”
常闊的出現,穩定了軍心,穩住了一度陷入崩散的局面。
他拄著斬岫,一步步站上了主帥樓船最高處,揮動戰旗,親自指揮戰局。
一個有威望,有作戰經驗的老將,在一場戰事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那些戰船上布下機關,配合著有序的軍陣,得以發揮出了更大的威力。
戰至傍晚時分,隨著常闊一聲令下,在側方一定范圍內形成了合圍之勢的大盛戰船,被士兵扳動機關后,船弩萬箭齊發,一舉射殺了近千名倭軍。
這一稱得上大規模的殺傷之舉,大大挫傷了倭軍的氣焰。
之后,才有吉見扶向藤原麻呂通傳常闊親自前來,登船指揮戰事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