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帶著殘部,不惜代價,拼力將常歲寧引至此處,只為與東羅合力,一舉將盛軍剿滅
可是現下
他已至耽羅附近,卻遲遲未見金憲英允諾的大軍蹤影
是那金憲英見勢不對,甘做縮頭烏龜,要背叛倭國,對他見死不救嗎
還是說
耽羅如此情形,讓藤原麻呂想到了另一重可能。
耽羅島歷來歸東羅管轄,倭軍駐留耽羅島,不過是從準備伐盛以來,為了方便與東羅互通消息,監測附近海域動向,才留了少量倭軍在此
且這些倭軍是由倭國直接派出,并非他藤原麻呂的手下。故而即便這些人在島上出了
差池,在被盛軍有意封鎖攔截消息的前提下,短時日內,他一路潰逃至此,不知耽羅島上變故,也是正常。
可耽羅島與東羅相隔只一日海程,又屬東羅轄島這么長的時間里,東羅金憲英對此,怎么可能一無所察
除非,東羅也被盛軍控制了
那么,“金憲英”的那封加蓋了東羅國主印的回信,當真是出自金憲英嗎
那封信中的誘敵深入之策此敵,究竟是常歲寧,還是他
他拼盡全力,引盛軍來此,自認為此處布下了一張大網在等待常歲寧,然而此一方牢籠,竟是那少女為他而設嗎
他認知中的獵物與獵人,竟是身份顛倒的
這從未有過的挫敗、以及遭人愚弄戲耍的恥辱與憤怒,幾乎要將此時身處絕境的藤原麻呂逼瘋。
這一路,遭人追擊,如老鼠般逃竄,一敗再敗眼睜睜看著兵力被一再削殺
他竭力忍耐著,只為將那狂妄的少女引至此地,然而身至此處,方知對方才是設局之人
他不是沒有敗過,但他未曾如此敗過
此刻,眼看著那兩萬余盛軍再次逼近,藤原麻呂身邊的殘部們,幾乎徹底崩潰了。
接連的戰敗,已徹底折殺了他們的士氣,他們之所以能支撐到此,皆是因為東羅“盟軍”的存在。
但盟軍不曾出現,盛軍已再次拔刀。
再者,雖是共同在海上對戰了一月,但盛軍物資補給充足,一路且戰且輪番休養著,此刻精力猶在。而反觀他們,個個已面頰凹陷,精神不振
他們的水糧已經被耗盡,途中為了保證剩下的物資能支撐他們來到此處,藤原大將軍一再拋棄傷重之人,有的傷兵在被丟進海里之前,甚至被割下了前后胸腹的肉與腿肉,用來當作干糧
他們都吃了,所以他們才能活著來到這里。
可這里等待著他們的卻不是曙光,而是滅亡。
巨大的絕望,和身體的疲憊之下,有些倭兵已經握不住刀。
有倭兵甚至忽然下跪,向上天懺悔自己的罪責,然后哭著將刀捅進腹部,貫穿身體,以贖罪的姿態結束生命,以圖消解罪業,來世得到解脫。
此舉竟引來諸多精神崩潰的倭軍效仿。
前方是盛軍,后方是家鄉但即便他們拼死回去又能如何身為敗軍,他們的下場只會比剖腹死在此處更加屈辱可怕
“一群無恥的懦夫”
藤原麻呂怒喝出聲,幾近咬牙切齒。
他身邊的部將,卻也開始勸說他退兵,返回倭國。
或許早該回去的,在江都大敗之后,就該折返回去請罪,至少還能保存實力可大將軍不甘心就此敗退,才一步步淪落至此
現下戰局已無扭轉的可能,頑抗只會讓崩潰的士兵徹底失去斗志,退兵是唯一的選擇了
藤原麻呂自也清楚這一點,他兀自不甘掙扎間,卻忽然聽得后方士兵來報,說是后側方有東羅水師出現
藤原麻呂驀地轉過頭去。
一艘艘東羅戰船,在朝此處靠近。
一同出現的,還有盛軍的旗幟,那繡著“常”字的軍旗,與東羅戰旗并立,前者卻更高于后者,在風中徹底昭告著東羅此時的立場。
東羅已經倒戈大盛